STEAM成了新世代教育的代名詞,但這種跨學科的教學設計要如何融入講求專業與深度的大學之中?香港大學教育學院黃家偉博士透露,港大今年新增了一個全新的學士學位課程,涵蓋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和社會數據科學等範疇,以STEAM的自由思維遊走不同知識領域,培育新世代解難專家。
BASc涉及香港大學十個學院,設有五個研修主科,以培養跨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學生,應對複雜多變的當代與未來挑戰。
由工具使用者變成發明者
自從政府把大量資源投入中小學推動創科教育,STEAM與中小學彷彿劃上了等號,宣傳照片總是一班穿著整齊校服的學生圍著製作機械人、編寫程式等,總給人一種「小學雞」科普印象,黃家偉博士卻斬釘截鐵說:「STEAM一點也不『小學雞』。」黃博士認為,開辦跨學院的新學科是大專院校不得不展開的龐大工程。香港大學今年就以STEAM為基礎,推出創校以來首個跨學院合作的全新學科─Bachelor of Arts & Sciences(BASc)。
大學過去著重於單一專業的學習,即使修讀兩個主科亦未必能滿足STEAM教學的時代變革,如何創造一個全新科目成為各院校的重要課題。
科目最終目的是解決問題,「以FinTech為例,結合數學、統計學、金融、電腦和法律等知識後,可以設計一個手機應用程式,用最短時間接收全球資訊,以最有效的方式計算金融趨勢。如果只有金融知識,你依然能用excel等工具計算,但能否配合現時社會生態、以最快速度給出最有用的建議,幫助用家下決定呢?」博士又以近年智慧城市發展為例,「當中涉及很多問題:法律、保安、社會,甚或人文發展等,所以新科目是『Arts & Sciences』,大家開始明白,綜合學科知識比傳統單一學科更優勝。」
由最初的STEM,近年多了人把Arts也納入其中,成為STEAM,「其實大學一直在做這些事,只是過去沒有統一稱呼。事實上它還可以加入L(law)、M(medical)等等,無限延伸,所以我們教育學院中一致稱為STEM+,一個可以橫跨任何學科的概念。」
BASc的宣傳片中可見,新世代畢業生不單要有知識和技術,還要有創新的思維,以開發不同新領域,甚至創造和革新行業。
集合10學院辦全新學科
他說BASc是一個新嘗試,「過程很漫長,要等四年才有第一屆畢業生,要知道他們未來就業情況的話,則要更長的時間。」不過大學沒有停下來,去年推出了Master of Education programme(MEd),讓在職老師或有志投身教育界的人進修有關STEAM的理念及教學方法,讓中學與大專教育有更好的銜接。
黃博士坦言:「一開始,STEAM大概只是gimmick,但我們很快發現它是未來,是解決新世代問題的一種思考方法。」不過他指出,這種嶄新的教學理念雖然在中小學盛行,然而DSE中沒有設立專門科目推動學生學習,一般學校也缺乏工程學知識的師資,「很多時候只是STM,或單純用政府資助添置新器材,坊間單一課程亦單純以STEAM為綽頭,大家看到機械人、3D printing等技術,誤以為這就是STEAM,忽略了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的重要性。」STEAM不只是包含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及數學的技術,「最重要是背後的解難精神,利用跨學科的知識為人類解決問題,是一個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模式。」
今年加入JUPAS的BASc報名反應不俗,預計會有100名學生入讀。
BASc集合了港大10個學院的專業,多個主修項目包括AppliedAI、Design+、FinTech、Global Health & Development及Social Data Science(SDS),都是針對新世代與實際社會問題出發的題目。「我們以往傾向將這些題目作為單一選修科,當它變成主修科便需要不同學院配合。以SDS的導覽課為例,便需要動員教育、社會科學、電腦科學及數據學科的相關教育人員。」
info
HKU Bachelor of Arts & Sciences(BASc)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