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解構7大常見便便狀態 英國專家研究實測 全面拆解體內的健康狀況

文: Kate Yeung
2021.03.14

都市人再忙,每日都是要進食,有入就有出,大小二便當然是好正常的事。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過自己的排便時間相隔多長呢?英國醫生原來在1997年就有一套可自己檢測的方法,透過觀察便便的不同形狀,就可以了解自己體內的健康狀況,避免患上便秘或者腹瀉的可能性!

英國布里斯托的醫生Ken Heaton在1997年與66名志願者一起研究出「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Bristol Stool Scale),透過記錄不同飲食習慣、腸道狀況、體重、身型及排便習慣,最終得出以下7種大便分類:

第一種:硬粒粒狀

便便呈硬粒粒狀,是典型腸道微生態失調的特徵。便便沒有正常的結構,沒有細菌與任何東西去保持水份,變得粗硬,特定的直徑大約1-2厘米。大家便便時會感到疼痛,有很高機會肛腸出血。進行低碳或低纖維飲食而有便秘的人,就會較容易有硬粒粒狀的便便。

第二種:表面凹凸的香腸狀

便便是表面凹凸的香腸狀,其實是第一種硬粒粒狀便便因纖維和細菌而結成一堆。便秘的人就最典型會是這種便便了,直徑是大約3-4厘米,而人體中連接直腸與肛門的肛管的開口直徑最大只有差不多3.5厘米,會在腸道內停留了數星期,而不是平常的約72小時。通常見這種便便的人都有便秘或是有小小腸胃脹氣。而有大腸激躁症的人士都會很容易就有這類型的便便,嚴重的會生痔瘡甚或便血。

第三種:表面有裂痕的香腸狀

便便是表面有裂痕的香腸狀,其實是第二種的快速版,停留在腸道中的時間令到便便有點亁,要多補充水份。

第四種:平滑而軟的香腸/蛇狀

便便是表面平滑,軟軟的香腸或是蛇狀的話,是正常人一日排便一次的狀態。便便直徑約1-2厘米,如直徑愈大,就代表了當日消化了愈長時間,或者是進食了大量纖維食物。

第五種:切口平整的軟塊

便便是切口平整的軟塊,即代表沒有吸收足夠的纖維,而正常人每天在三餐後合共會排便2-3次,便便直徑約1-1.5厘米。

第六種:邊角粗糙的鬆散塊狀/糊狀

如果你的便便是有粗糙邊角的鬆散的一塊塊,又是呈現出糊狀,那麼你就可能會忍受不到想去洗手間解決的衝動。你的腸道是處於高活動性的情況,有過多鉀,或者是處於突然脫水的狀態,又或者是因壓力而突然血壓升高引致。

第七種:水狀,沒有實塊

便便呈水狀而沒有實塊,代表受到細菌或者病毒感染而腹瀉,建議大家盡早求醫,防止出現更嚴重的病。

如果你是第一、二種情況,代表了你是有便秘;第三、四種情況就是不會太水又不會太硬,是理想的狀態;而第五、六、七種就代表了你是有腹瀉。以上情況只供大家參考,大家記得要尋求醫生的專業意見,千萬不要忍著啊!

資料來源:WebMD, GutSense

圖片來源:UHK製圖、Unsplash

即睇更多健康資訊

更多健康資訊

用App睇片‧賺積分‧換獎賞!

認住 U Fun 標誌「」, App內睇文同睇片可隨時捕捉U Fun彩蛋, 換領現金券及禮品!

開啟 App 成為會員賺U Fun!

【免費送💝】Sanrio 賀年糕點套裝!

↓ 超可愛包裝!瑤柱蘿蔔糕 x 白桃雪耳椰汁糕↓

↓ 超可愛包裝!瑤柱蘿蔔糕 x 白桃雪耳椰汁糕↓

【食在社群】請您食五星級酒店下午茶🍽!

↓免費享用五星級酒店下午茶↓

↓免費享用五星級酒店下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