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日都話香港由一個小小漁港發展成金融大都市,你又知道這個海港的故事,甚至是心事嗎?為推動藝術科技發展,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再度舉辦第二屆「藝術.科技」展覽,作為展覽的揭幕主題展,「見幽覓微」就以藝術結合科技,讓維港兩岸化身成畫布,透過一系列投影在信和光影藝術幕牆上的數碼藝術作品,為大家帶來獨特的觀賞體驗。全方位、多角度跟大家一起發掘海港的故事與心事!
平靜有時,憤怒有時,明媚有時,海的狀態變化萬千,日夜之間的維港更幻變出令人浮想聯翩的千姿百態。由多媒體藝術家及設計師吳子昆策劃的「見幽覓微」展覽由即日至11月12日展出,展覽聯同藝術家陳沁昕、馬琼珠和鄭波,於尖東海傍的信和光影藝術幕牆展出4項大型影像作品,包括吳子昆的《故意遺失與意外尋回》、陳沁昕的《迷失珍珠》、馬琼珠作品《動植物的演說》,以及鄭波的《溁》。
視聽兼容 一場流動的藝術盛宴
「見幽覓微」巧妙地運用尖沙咀中心及帝國中心的信和光影藝術幕牆,以及維港兩岸之間的空間,讓藝術家從流動的水域開始,在各自的作品中留下想像空間,邀請大家回想起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微小事物,同時發揮想像力「填補」這些留白與空白,尋找生活的另一層意義。在觀賞作品的同時,大家更可瀏覽專屬網站,聆聽藝術家們為展覽悉心建構的維港故事,以遺忘之聲臆想這片海域的今昔流變,享受一場視聽兼容的藝術饗宴。
多媒體藝術家及設計師吳子昆的作品《故意遺失與意外尋回》嘗試以影像處理「斷捨離」。但這些我們隨意丟棄的東西現在去了哪裡?也許仍在某處徘徊,而沒有消失。我們與物件之間的邊界始終存在。抹去這些邊界,談何容易?
陳沁昕的《迷失珍珠》運用連鎖反應機械裝置概念,將機械轉化為一件引人入勝的藝術品。伴隨燈光映照,烘托珍珠、蠔、蚌等宿主的鮮明紋理與色澤,在城市中化作神秘的異生物,最後珍珠滑入下水道,彰顯藝術家對這些珍寶迭失的哀悼。
馬琼珠的《動植物的演說》,標題源自波蘭詩人辛波絲卡的詩作《我致力於創造一個世界》,來自遠方土地的動植物將在動態影像中歡蹦亂跳,象徵著這些生命在屏幕上短暫和平凡的時刻。
鄭波的藝術實踐植根於自然風貌的觀察,讓觀眾重新發現人類與地球上植物之間的緊密連繫。在作品《溁》中,藝術家聚焦於南大嶼山偏僻村莊的草木,令這些藏匿於海岸邊的植物登上大屏幕,走入大眾的視野。
蕩漾維港 親歷其境視聽之旅
現代人生活離不開電子科技,有見及此,藝發局近年積極透過藝術科技來推廣藝術,藉此拉近藝術與生活的距離,達致人人藝術的願景。在「見幽覓微」主題展之外,「藝術.科技」展覽2.0亦將分別於中環大館及藝發局位於黃竹坑新址的展藝館(Showcase)舉行另外兩大特色展覽,值得大家期待!
除了展覽,藝發局還為大家帶來豐富的公眾體驗及活動,包括潮汐之旅「臆想的回聲」及「香港海魚繪畫」工作坊。兩個活動均費用全免,名額有限、先到先得,記得預先上網登記!「臆想的回聲」由藝術家賴閃芳和其團隊精心製作,邀請大家登上渡輪並在海上停留半小時,一邊蕩漾在維港之上欣賞幕牆上的移動影像、一邊沉浸在多種視聽元素及由跨界藝術家Shane Aspegren創作的音效之中,聽聽、看看、想想維港故事,享受身臨其境的視聽之旅。大家經過都可以眺望維港對岸,留意下靜靜佇立的藝術裝置啊!
活動詳情
「見幽覓微」
策展人暨藝術家:吳子昆
日期: 2023年 10月 21日至 2023年 11月 12日
地點:信和光影藝術幕牆(位於尖東海傍的尖沙咀中心及帝國中心)
時間: 下午5:30至晚上 11:00
「同謀合裝」
策展人: 黎蘊賢
日期:2024年 1月 13日至 2024年 1月 28日
地點:大館 F倉展廳
「過化存神」
策展人: 梁學彬
日期: 2024年 3月 16日至 2024年 4月 7日
地點:黃竹坑 Landmark South U/G展藝館
「藝術.科技」展覽2.0由即日至2024年4月期間登場,最新動態記得留意社交媒體定期發佈!
「藝術.科技」展覽2.0
Facebook︰www.facebook.com/arts.tech.exhibition
IG︰www.instagram.com/arts.tech.exhibition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