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港男日前在家中發現不尋常「異物」,其外觀似蟲、頭闊尾尖不停左右扭動,事後先知其實是壁虎的斷尾。根據資料,壁虎斷尾後雖然能夠再生,但亦非可無限次使用,對部分品種而言斷尾後甚至會陷入生存危機,如再次遭遇獵食者將難以自保。
有網民在Facebook群組「香港滅蟲關注組」發文,指日前晚上在家中發現一條「異物」,因不清楚其真身故向網民請教。影片所見,該條蟲狀物體兩頭一邊闊、一邊細長,其表面呈暗啡色,目測相對光滑並且不停左右扭動,動態相信為活物。
不少網民對異物真身各自發表意見,最大機會相信是檐蛇(四腳蛇、壁虎)的尾部。事主於留言指不介意家中有壁虎,甚至想過將其捉入廚房「食放題」。他又指發現斷尾後一度見到壁虎現身,形容其「大隻、肥」,被發現後左搖右擺地再次逃去無蹤。
壁虎可斷尾自保 再生次數有限制
事實上,「斷尾求生」能力可算是包括壁虎在內的多種蜥蜴著名求生方法;據《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文章指出,多種蜥蜴會在隱匿或逃生失敗時主動「斷尾」,有時甚至僅在被碰觸或驚嚇時已會斷尾自保,尾部亦可於休息後再生。
文章指出,斷尾是透過尾巴上一連串的肌肉收縮進行,過程中產生的力量會令脊椎骨相對脆弱的位置造成斷面,繼而折斷。由於每次都會令蜥蜴喪失部分脊椎骨,故斷尾行為無法無限次使用,而蜥蜴甚至會選擇由末端開始、以「唧牙膏」方式斷尾,以增加可以斷尾的次數。
斷尾扭動吸引捕獵者 情況許可或「自己食返」
蜥蜴斷尾後當然會繼續逃走,尾部本身卻會不斷扭動,在地面水平移動甚至彈跳至空中,從而吸引捕獵者注意,提高自身成功逃脫機會。折斷的尾部有時會為捕獵者所食,但如果情況安全,蜥蜴本身亦有可能自行吃回斷尾,這種做法在將脂肪儲存在尾部的蜥蜴品種上出現的機會就更高。
用作儲存能量 斷尾後或陷生存危險
至於斷尾對蜥蜴的影響,文章指可以分為「運動」及「生理」兩方面;多數蜥蜴的尾巴在其運動時有著穩定身體的平衡作用,一旦斷尾將影響其運動速度及能力。另一方面,有許多品種的蜥蜴蜥蜴會將脂肪儲存在尾部,斷尾意味著牠們之前的獵食及儲存能量工作「白做」,在「需要儘快補充能量」、「活動能力下降」與「再生前無法再斷尾」多方面夾擊之下,剛斷尾的蜥蜴或陷入生存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