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颱風「樺加沙」來襲,不少市民已準備好牛皮膠紙,準備在玻璃窗上貼個「米」字以求安心。然而,這個沿用多年的防風措施,在專家眼中不僅是徒勞無功,更可能將家居變成一個潛在的陷阱。資深驗樓師兼香港公正行技術總監賴達明形容,在強化玻璃窗上貼膠紙,並沒有任何強化作用,甚至反而黏合成一大塊「玻璃碎片」,造成更大危險!
謬誤一:貼膠紙可以強化玻璃?
真相:現今玻璃強度已可抵禦颱風
賴達明曾在Facebook發文,指據屋宇署玻璃結構守則,本港樓宇門窗玻璃設計已廣泛使用強化玻璃(又稱「鋼化玻璃」或「安全玻璃」),是一種預應力玻璃,為提高玻璃強度,將普通玻璃透過熱處理技術在玻璃表面形成壓應力,經熱處理過程後,強化玻璃表面壓應力不少於69MPa(即每1平方厘米可承受703kg)。
強度為普通玻璃4倍以上
賴達明表示,強化玻璃的強度是普通玻璃的4至6倍,抗彎強度是其3至5倍,抗衝擊強度則是其5至10倍。普通玻璃爆裂時,會形成大塊、大面積和非常鋒利的碎片,被颱風吹起或墮街易造成極大危險;而強化玻璃爆裂時,會碎裂成細小和圓邊的方形顆粒,相較普通玻璃爆裂更為安全。
他指據屋宇署玻璃結構守則,強化玻璃的設計強度高達80MPa(即每1平方厘米可承受815kg),等同高強度混凝土C80,已足夠抵抗香港颱風的風壓,即使在強化玻璃表面貼上膠紙,都不會增加玻璃強度,沒有任何強化作用,而且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膠紙可減少不同大小、形狀和厚度的強化玻璃與自然颱風之間可能產生完全自然和隨機性的共鳴效應。
謬誤二:貼膠紙能防止玻璃碎片四散?
真相:反而將安全顆粒黏合成「大殺傷力刀片」
這正是貼膠紙最危險之處!
賴達明又稱,本港人口密集,大部分物業屬高樓大廈,如在強化玻璃貼膠紙,爆裂時膠紙令原本細小顆粒連結成大塊玻璃碎片,被颱風吹起或墮街將會更危險,體積越大越危險。膠紙亦增加風阻而更易被吹起,風阻越大越危險,保險公司可能因業主自行額外貼上膠紙引致損害而影響賠償。
賴達明提醒應正確認識普通玻璃和強化玻璃的特質和分別,不建議在門窗強化玻璃貼上膠紙,沒有實際作用之餘,更恐危害自身和公衆安全。
貼膠紙的兩大潛在風險
增加風阻:在玻璃上貼上膠紙會增加窗戶的受風面積,從而增加風阻。風阻越大,玻璃就越容易被強風吹破或整塊吹走。
影響保險索償:業主自行在窗戶上加貼膠紙,若不幸因此引致財物損毀或他人受傷,保險公司有可能會以此為由,影響最終的賠償評估。
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OAA)亦在其官網直言,颱風時在窗戶貼膠紙是「浪費力氣、時間和膠紙」的行為,認為此舉只會稍為強化玻璃抵禦強風壓力,但當玻璃窗碎裂時,也未能提供保護作用,呼籲市民與其在窗上貼膠紙,反應花時間用防風閘遮閉窗戶。
註︰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專業人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