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日短暫時間有陽光及炎熱,但隨著樺加沙逐漸靠近廣東沿岸,香港天氣會急速轉壞。有網民擔心香港樓宇的抗風能力,憂慮唐樓的安全。其實《建築物條例》規定本港樓宇須能抵受每小時250公里的陣風風力,因此具有很強的荷載抵禦能力。拉落下文睇發展局詳細解釋香港樓宇結構!
本港天氣稍後將急速轉壞
天文台預測,樺加沙會維持超強颱風的強度,於明日(9月24日)早上最接近珠江口一帶。樺加沙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 230 公里,預料本港今日稍後天氣開始急速轉壞,天文台將於今日下午2時20分改發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另外,天文台會評估今晚較後時間至明日初時是否需要改發更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香港樓宇抗唔抗震?
有市民擔心強風吹襲,香港樓宇能否承受,憂慮屆時樓宇會搖晃。有網民在連登討論區以「其實香港起d樓有無預到咁過風速」為題,熱議香港樓宇的抗震防風設計。
有留言稱「香港樓宇的抗風能力有嚴格的法規保障,其設計需要符合《香港風力效應作業守則》,需能承受每秒平均風速46.9米、每秒陣風風速65.2米,以及每小時250公里的陣風風力。」,但擔心樓齡較高且缺乏妥善維修的唐樓的承受能力。
舊式住宅住戶可考慮撤離
香港求生及防災協會創辦人張清風受訪時表示,香港法例要求建築物可以抵禦時速超過250公里的陣風。對於一些結構良好、亦有妥善管理的現代大廈,因為強風而導致結構損毀甚至建築物倒塌的風險很低。惟他亦坦言「對於舊式住宅、唐樓或有潛建物的建築風險相對較高。居住在該地區的居民可以預先撤離,或尋求臨時庇護中心等協助暫避。」
防颶風設計可以防埋中等地震?
其他討論帖文中亦有網民表示,雖然香港樓「無特別要求要防震,不過因為有防颶風(10號風球風力), 包括颶風造成既樓宇擺動(好似山竹),所以本身都防到中等地震」、「香港樓主要係防風」、「小型中型都防到嘅」和「印象中當年311地震有香港專家出嚟講過,香港起嘅樓全部都有抗6.5定7級以上」。
發展局解釋香港樓宇結構
香港基建有抗震設計嗎?
翻查資料發現,發展局指香港基建設施包括橋樑、鐵路、配水庫、人造斜坡、擋土牆及海堤等已含抗震設計,可抵禦高達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VII度 (七) 度的地震。因此,地震對香港基建設施所構成的風險不大。
香港建築物可抵禦地震嗎?
發展局表示香港建築物因易受颱風吹襲,大部份建築物在設計及建造方面已按照法例的規定具有相對較高的荷載抵禦能力以抵禦強風。抗風設計有助強化建築物的結構,令樓宇有相當的荷載抵禦地震能力,在遇到香港一般可能發生地震的情況,基本上可提供足夠保護。
立法會秘書處資料
根據2012年立法會秘書處文件顯示,現時香港的《建築物條例》沒有規定本港私人樓宇需要具備抵禦地震的設計。不過因香港是颱風頻密的地方,《建築物條例》規定本港樓宇須能抵受每小時250公里的陣風風力,因此具有很強的荷載抵禦能力,若發生地震烈度表7度的地震,根據現行標準興建的樓宇應該仍然安全,不會受到嚴重損毀。
另外,文件亦附帶屋宇署進行的一項有關地震烈度對建築物破壞的研究,以下為研究結果︰
1. 低烈度地震(修訂麥加利烈度表 5-6 度,發生的頻率︰約72年1次)
- 0.27% 令建築物受中度破壞。
- 令建築物橫樑、支柱及牆壁彎曲構成的巨大裂縫,並引致部分混凝土剝落、剪力牆上構成巨大的對角線裂縫或在磚石牆上構成巨大的對角線裂縫。
- 0.003% 令建築物受到廣泛破壞。
- 使建築物的橫樑和支柱的混凝土剝落及鋼筋翹曲、剪力牆的鋼筋出現顯著的翹曲或大部分非混凝土構件出現廣泛的裂縫。
2. 中烈度地震(修訂麥加利烈度表 7 度,發生的頻率︰約475年1次)
- 3.9% 令建築物受中度破壞。
- 令建築物橫樑、支柱及牆壁彎曲構成的巨大裂縫,並引致部分混凝土剝落、剪力牆上構成巨大的對角線裂縫或在磚石牆上構成巨大的對角線裂縫。
- 0.19% 令建築物受到廣泛破壞。
- 使建築物的橫樑和支柱的混凝土剝落及鋼筋翹曲、剪力牆的鋼筋出現顯著的翹曲或大部分非混凝土構件出現廣泛的裂縫。
- 0.003% 完全破壞現有的建築物。
- 建築物的橫樑,支柱及大部分的剪力牆已構成脆性破壞,處於隨時倒塌的危險。因平面內及平面外的破壞,非混凝土結構的磚石牆會有倒塌的危險。
3. 高烈度地震(修訂麥加利烈度表 8 度,發生的頻率︰約2,475年1次)
- 16.5% 令現有的建築物受中度破壞。
- 令建築物橫樑、支柱及牆壁彎曲構成的巨大裂縫,並引致部分混凝土剝落、剪力牆上構成巨大的對角線裂縫或在磚石牆上構成巨大的對角線裂縫。
- 2.8% 令現有的建築物受到廣泛破壞。
- 使建築物的橫樑和支柱的混凝土剝落及鋼筋翹曲、剪力牆的鋼筋出現顯著的翹曲或大部分非混凝土構件出現廣泛的裂縫。
- 0.19% 完全破壞現有的建築物。
- 建築物的橫樑,支柱及大部分的剪力牆已構成脆性破壞,處於隨時倒塌的危險。因平面內及平面外的破壞,非混凝土結構的磚石牆會有倒塌的危險。
來源︰Lihkg, Lihkg, 立法會秘書處文件, Facebook@發展局 Development Bureau, HKET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