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真人版電影《白雪公主》於2025年3月20日在香港正式上映,電影其實自開始製作已飽受選角爭議,電影預告釋出後更持續在網上掀起熱議。《白雪公主》自上映以來這一周的票房更強差人意,一齊來探討以下8大死因!
白雪公主真人版票房8大失敗原因
白雪公主真人版票房|1. 被批「票房炸彈」
迪士尼真人版電影《白雪公主》票房表現不佳,全球開畫票房僅約87.3百萬美元(約6.8億港元),低於預期的100百萬美元,成為近年迪士尼電影票房最差的改編作之一,遠低於其他成功作品如《美女與野獸》和《阿拉丁》的開畫票房。
爛番茄評分僅44%
電影上映後就負評不斷,爛番茄評分僅44%,而Metacritic 僅得 47 分,IMDb更跌至 1.6分(滿分為10分)。網民不但對選角及劇情方向感到失望,更有人直指其為「迪士尼成人惡夢」,糟糕程度是難以置信。
白雪公主真人版票房|2. 突然減少宣傳活動
有指迪士尼在電影正式上映前數週,突然大減宣傳活動,首映禮亦取消傳媒參與,再加上電影預售啟動時間都較遲才開始,錯失了黃金宣傳時機。與以往的作品相比,今次迪士尼的做法未能有效製造話題,亦未能吸引家庭觀眾,令到電影關注度不足。
白雪公主真人版票房|3. 導演堅持選用Rachel Zegler
Rachel Zegler因其在《西城故事》中展現的出色歌唱與演技而備受矚目。她的唱功尤其受到讚譽,為這部歌舞片增添了亮點。導演馬克·偉柏(Marc Webb)因她的才華而選中她,認為她能為角色帶來新的詮釋。
真人版電影《白雪公主》中亦有少不了多個歌舞場面,無疑Rachel Zegler的表現不錯,在電影中大展歌喉。可惜,選角問題依然是觀眾「唔buy」的最大原因!
白雪公主真人版票房|4. 迪士尼過於追求「政治正確」
迪士尼選擇拉丁裔演員飾演白雪公主,體現了其推動多元文化和包容性的理念。雖然此舉引發了爭議,但迪士尼希望藉此吸引更多不同背景的觀眾,並重新詮釋經典角色。
一些評論家則認為迪士尼過於追求「政治正確」,犧牲了經典角色的原貌。有人將這部電影諷刺地稱為「Snow Woke」,暗指過度強調「覺醒主義」。
白雪公主真人版票房|5. 主角膚色爭議
迪士尼選擇拉丁裔女演員Rachel Zegler飾演白雪公主,由確定製作初期已引發不少批評。許多人認為這與原著中「皮膚白如雪」的描述不符。有網友質疑:「Snow White(白雪)變成 Brown White?」
白雪公主真人版票房|6. Rachel Zegler失言惹禍
女演員Rachel Zegler因一次受訪時,批評1937年的原版動畫「觀念老舊」,稱白馬王子「像個跟蹤狂」,因而激怒許多原版動畫的粉絲。亦有外國媒體指Rachel Zegler本來都是個言論偏激不怕得罪人的風格,她曾經在Instagram爆粗鬧特朗普。
有傳迪士尼都怕Rachel再惹禍,曾經派人審查她Instagram帳戶,直至電影上畫為止。另外,又有報導指同片的黑魔后Gal Gadot因為收到死亡恐嚇,近期出動都需要保鏢貼身保護。
白雪公主真人版票房|7. 刪除白馬王子角色
迪士尼真人版電影《白雪公主》在主要情節上改動不少,最主要竟然將原著中的白馬王子完全刪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全新的男性角色Jonathan(約翰),由演員Andrew Burnap飾演,不是王子亦不是獵人,劇情上強調新版本的《白雪公主》不再依賴王子拯救。1937年版的《白雪公主》動畫電影導演David Hand的兒子David Hand Jr, 則狠批新版本的改編是對迪士尼創始人非常不尊重。
雖然是一個全新專為電影製作而創造出的角色,但不少觀眾都大讚演員Andrew Burnap好靚仔,今次亦是他首次踏上大銀幕。
白雪公主真人版票房|8. 大改劇情強調現代女性
Zegler曾表示真人版白雪公主的故事更加現代化,強調角色的韌性和自主性,而非等待王子拯救的傳統設定。以往的公主故事都是「王子救公主」,今次的大改動明顯都是為符合迪士尼對女性角色賦權的方向。
白雪公主真人版電影預告
資料及圖片來源:IG@disneystudios、IG@rachelzegler、IG@atburnap、電影預告截圖(YouTube@DisneyMusicVE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