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香港樂施會最新報告,香港整體貧窮率達20.2%,貧富差距高達近82倍,現時逾139萬人處於貧窮狀態。香港貧富懸殊早已不是新鮮事,就連來港生活接近25年的港漂男也有同感,早前他在網上發文分享個人見解,一針見血指出香港人難以往上流的原因。一番言論獲無數網友認同,更大讚他已融入香港,紛紛表示「唔算叫大陸仔啦,叫香港人啦 !」
1原因致香港人難以往上流?
該港漂男於Threads發文分享個人見解,首先他交代了自身背景,「我係一個大陸仔黎左香港生活差唔多25年」,從2000年開始來港生活,當年只有5歲的他已長大成人,一路見證香港發展。
特別是人工部分,樓主初到香港時政府未有實施《最低工資條例》,直到2011年才法定最低工資為每小時$28,然後逐步調整至現在的$42.5。雖然人工有所上漲,但他就認為「加左好少錢」,同時也指出香港人難以往上流的最大原因是通貨膨脹問題太嚴重...
港漂男嘆:唔算好多人都搵到錢
樓主一針見血指出,現時香港最大的問題是通貨膨脹,「香港真係唔算好多人都搵到錢,有錢既人越有錢,窮既就越窮」。樓主透露,目前他與父母們同住公屋,工作是一名外賣員,但每月人工只有$17,000至$20,000不等,雖然看似收入不錯,但收入往往不足以支付各種生活開支,「洗錢果下就好頭痛」。
網友有同感:16000係維持生命價
此番言論獲得了無數港人的認同,大家紛紛表示在香港生活不容易,「除非住公屋,16000係維持生命價」。即使港府實施了《最低工資條例》,但收入仍然難以應付所有開銷,難怪很多網友不禁感慨「生活很困難」、「貧富懸殊呢個問題越嚟越嚴重」。
▼網友留言▼
1原因樓主獲讚是真香港人
另外,有港人注意到樓主所使用的是繁體字,而且語言表達帶有明顯的廣東話特色,紛紛稱讚他已經融入香港,「唔算叫大陸仔啦,叫香港人啦!」、「來左25年已經係香港人啦,睇你d用字都係香港人咁」,還有網友大讚「你先係個個專重文化語言既香港人」。
▼網友留言▼
來源:Threads
住戶月入中位數最低僅1,600元
樂施會利用政府統計處2019至2023年及今年第一季數據分析,於《香港貧窮狀況報告2024》指出,今年首季度香港整體貧窮率達20.2%,即超過139萬人處於貧窮狀態,在今年第一季,最貧窮的一成住戶,其家庭月入中位數僅1,600元,較疫情前急跌54.3%。本港65歲或以上的貧窮長者更逾58萬人,較疫情前2019年急増逾四成。該報告比較最低及最高收入家庭月入中位數,疫情前後的貧富差距由2019年的逾34倍,擴至今年首季的81.9倍,反映本港貧富懸殊情況較疫情前嚴重。
▾《香港貧窮狀況報告2024》部分圖表▾
55萬名貧窮長者無穩定收入
香港貧窮住戶數目在今年首季亦增至61萬,佔整體住戶逾兩成。而獨老和雙老貧窮住戶合共高達26萬,獨老貧窮住戶數目大幅升至47.2%(131,700戶),雙老升55.3%(132,800 戶)。65歲或以上58萬名貧窮長者當中逾55萬名為非經濟活躍人士,該會指出,本港現時長者勞動參與率不足14%,較中國內地的25%及挪威的 22%為低。
倡降長者申津門檻
針對長者貧窮的問題,樂施會總裁曾迦慧認為人口老化不是必然導致社會危機,建議當局「善用科技及社會創新的方法回應基層長者的需要」。該會提倡當局以「賦能」及「積極老年」( Active Ageing) 為目標,使扶貧政策能針對長者而制訂,如提供就業培訓和協助就業,為獨老、雙老長者家庭建立社會服務網絡等。並建議透過「官商民」合作,改善長者就業率及其生活環境,以及放寬長者申請職津門檻,提升長者就算從事兼職工作的誘因;提出政府應實踐精準扶貧,建議重新考慮訂立貧窮線和建立資料庫,掌握長者實際情況。
▾《香港貧窮狀況報告2024》部分圖表▾
增社區資源助長者婦女就業
另外,就非經濟活躍人士,如家庭照顧者或有能力的長者,報告建議政府資助更多非牟利機構開設家居及社區照顧、社區保姆等服務,為非經濟活躍的長者、婦女等,創造更多彈性工作機會,同時加快居家安老服務輪候時間,改善長者生活質素。該會倡政府每年公佈生活工資的水平,令有能力的僱主可以自願選擇向基層員工支付生活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