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就能改善失智症、癌症、糖尿病?醫生指出,散步是老少咸宜的運動,更重要的是,正確的姿勢比時間和步數更為關鍵。一起看看走路對健康的益處,以及如何透過散步來提升健康吧!
走路不足易生病
醫生表示,觀察到不常走路的人更容易患上各種疾病,包括情緒困擾、認知能力下降、免疫系統相關疾病,甚至是骨質疏鬆症。研究顯示,每日步行的數量與死亡率呈現負相關,走越多,死亡率越低。因此,養成走路的習慣,對維持健康至關重要。
散步優於其他運動?
相較於高強度的跑步和重量訓練,散步對身體的壓力較小,更為安全。跑步等高強度運動會產生大量活性氧,加速衰老。散步屬於中強度有氧運動,除了能活動腿部,還能訓練背部、腹部肌肉,改善姿勢。此外,散步也能促進呼吸系統功能,有助於預防長者常見的吸入性肺炎。
散步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醫生指出,不願意走路的人通常性格較為消極、抑鬱,甚至可能患有精神疾病。散步能活化大腦的快樂荷爾蒙,改善情緒,提升睡眠品質。因此,散步不僅對身體健康有益,對心理健康也有積極影響。
散步降低罹癌風險
你知道嗎?散步還可以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即使是癌症晚期患者,透過走路訓練,腫瘤標誌物也有下降的趨勢。癌細胞每天都會產生,但人體的免疫細胞,例如NK細胞,會自行摧毀癌細胞。適度運動可以活化NK細胞,增強身體的防禦能力,而散步是相對安全的運動選擇。
走路有益大腦健康
醫生表示,步行可以增加大腦的血流量,改善思考的敏銳度。當人們患上認知功能障礙時,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會減少,而散步則能促進乙醯膽鹼分泌。散步就像天然的大腦保健品,能提升認知功能,改善心情,促進睡眠。
散步改善慢性病
散步對於預防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採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每天只吃兩餐」以及「養成散步的習慣」,可以明顯改善糖尿病。每次散步約30分鐘後,血壓數值可以下降10~20。對於便秘困擾,散步也能活化副交感神經系統,調節腸胃功能。
姿勢比步數更重要
醫生認為,比起步行量與時間,更重要的是「走路姿勢」。走路時應保持抬頭挺胸,手肘自然擺動,稍微彎曲手肘並向後擺動,有助於扭轉骨盆,增強背部和腹部肌肉。只要培養散步的意識,並慢慢建立起習慣,就能享受散步帶來的健康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