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筆健檢數據敲警鐘!骨質疏鬆年輕化,你不可不知的骨骼健康警訊

文: 馬熙婕
18小時前

骨質疏鬆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根據萬筆健檢數據,骨質疏鬆已成為不分年齡的沉默流行病。你是否也在高風險族群中?及早了解骨骼健康,才能掌握主動權!

骨質疏鬆:全球第二大流行病,你不可輕忽!

世界衛生組織將骨質疏鬆症列為全球第二大重要流行病,僅次於心血管疾病。 你的骨骼健康亮紅燈了嗎? 根據國健署的調查,國人鈣質攝取量普遍不足,加上維生素D攝取不足,都增加了骨質疏鬆的風險。 近萬筆健檢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受檢者骨質狀況未達標準。 醫生呼籲,不論是傳統篩檢或新興AI技術,及早篩檢是關鍵,透過醫療或非醫療方式介入,才能掌握健康主動權。

骨質疏鬆有多嚴重?生活中的危險因子大公開

骨質疏鬆症,女性的發生機率高於男性,因為女性天生骨架較小,更年期荷爾蒙變化,以及懷孕過程都可能加速骨質流失。 孕期鈣質攝取不足,更可能讓媽媽的骨質大量流失。 骨質疏鬆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往往因骨折才被發現。 長者跌倒引發髖關節骨折,可能導致失能,甚至增加死亡風險。 除了荷爾蒙差異、鈣質及維生素D攝取不足,現代生活型態也是骨質流失的加速器。 缺乏日照與運動、錯誤的飲食習慣、體重過輕,都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危險因子。

哪些人是骨質疏鬆高風險族群?

以下族群應特別留意:曾生育的女性、體重偏輕的人、生活習慣不佳者、缺乏鈣質或維生素D的族群,以及有骨質疏鬆家族史的人。 醫生表示,AI骨密度檢測能利用健檢X光片進行分析,準確又快速,適合大規模篩檢。

骨密度檢測知多少?AI技術補足傳統檢測缺口

及早發現骨質問題至關重要,現今有多種篩檢工具可供選擇。 傳統社區篩檢通常使用超音波測量腳踝或手腕,但準確度較低,無法測量腰椎與髖關節。 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是國際公認的標準,準確度高,但對高齡者可能較不便。 AI骨密度檢測則可利用X光片分析,速度快、準確度高,適合大規模篩檢。 醫生建議,可先透過AI骨密初篩,找出疑似有骨質問題者,再以DXA確認。

AI篩檢人人適用!高風險族群更應善用

醫生表示,AI骨密度檢測具有低成本、低傷害的優勢。 AI篩檢適合所有人,建議成年人定期進行風險篩檢。 高風險族群更應善用適合的篩檢工具。 女性在30歲後、男性在40歲後,可考慮進行骨密度檢測,建立個人健康基準線。

骨質疏鬆可逆轉嗎?治療是關鍵!

骨質流失是可以治療的! 醫生建議,除了攝取足夠的鈣、維生素D、維生素K等營養素,負重運動是更有效的策略。 重訓能強化肌肉與骨骼,對抗骨質流失。 若已發生骨質疏鬆,也有藥物可供治療,控制及改善骨質狀況是有機會的。

最新數據警示:骨質疏鬆年輕化,女性風險更高

根據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的統計資料,近萬筆健檢資料顯示,超過一半的民眾骨質密度不及格。 骨質疏鬆患者中,女性佔比高達79%,遠高於男性。 在骨質減少的案例中,女性也佔了61%。 值得注意的是,骨質流失已不再是銀髮族的專利。 在骨質減少的群體中,有超過一半的人年齡不到50歲;即使是骨質疏鬆患者,也有近四分之一是在50歲前被診斷出來。 醫生呼籲,大家應正視骨鬆問題,採取行動守護骨骼健康。

「上醫治未病」:健檢的真正價值

醫生強調,健檢的價值不僅是發現疾病,更重要的是及早識別風險因子,進行健康促進與預防介入。 早期發現骨質密度下降,可以透過營養、運動與治療,延緩甚至逆轉骨質惡化,預防骨折與失能風險。 建立健康意識與定期檢查習慣,才是守護骨骼健康的根本之道。 調整飲食、增加負重運動,並諮詢醫療專業,為自己量身訂製骨骼健康管理策略,刻不容緩!

↓【限時搶⚡】卡樂B JagaRico脆條套裝↓

↓新鮮薯仔原味|鮮甜紫菜味↓

↓新鮮薯仔原味|鮮甜紫菜味↓

↓【限時搶⚡】送您Sweety Eyes by cl mall日本PIA日拋彩妝隱形眼鏡↓

↓甜美可愛系、自然亮眼系、明星款|獨家9折優惠↓

↓甜美可愛系、自然亮眼系、明星款|獨家9折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