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大型研究指出,體內維生素D濃度過低的人士,感染新冠病毒後需要住院治療的風險會顯著增加。雖然維生素D與感染新冠病毒本身的風險關聯性較弱,但研究結果為公共衛生風險評估提供了新的參考依據。
維生素D:免疫系統的關鍵角色
維生素D是調節人體先天及適應性免疫反應的重要營養素。當體內維生素D不足時,除了會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風險,還容易誘發過度發炎反應,增加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可能性。 在新冠疫情期間,全球醫療體系承受巨大壓力,學界也積極尋找影響感染率與重症風險的因素。目前已知高齡、男性、吸菸、肥胖、特定族群及免疫力低下等都是高風險因素,而這項研究則進一步揭示了維生素D不足與重症住院之間的高度關聯。
研究方法:追蹤逾15萬人的數據
這項研究由倫敦國王學院的專家團隊領導,他們分析了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中超過15萬人的數據。研究團隊根據2006年至2010年的血清維生素D資料,追蹤這些人後來的PCR檢測結果以及是否需要住院。研究將維生素D濃度分為缺乏(<25 nmol/L)、不足(25-49 nmol/L)及正常(50+ nmol/L)三組,分析其新冠病毒感染與住院風險的關係。
維生素D與感染風險的微妙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與新冠病毒感染的直接關聯並不明顯。在調整了多種干擾因素後,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組的感染風險甚至略有下降,但只有缺乏組的數據具備統計學意義。這表明,維生素D與感染風險之間的關係可能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
住院風險:維生素D缺乏的警訊
儘管維生素D與感染風險的關聯性較弱,但研究卻發現,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人士,新冠病毒住院率明顯高於維生素D正常的人群。此外,亞裔及非洲/加勒比海裔人士,若維生素D偏低,感染風險亦略高,但住院風險增加的情況主要出現在白人族群中。對於癌症病人,維生素D與感染或重症的關聯則不明顯,推測與樣本數較小有關。
專家建議:關注你的維生素D水平
研究人員指出,維生素D可能是身體健康的指標。雖然目前無法斷言補充維生素D能直接降低新冠病毒重症風險,但研究提醒高危族群應注意自身的維生素D狀態。未來仍需更多隨機臨床試驗來釐清補充維生素D的保護效應。這項研究突顯了維生素D在感染後疾病進展中的潛在作用,並為個人化防疫及高風險族群管理提供了重要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