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項長達25年的研究發現,約300多名「超級老人」的記憶力表現能力佳,猶如50、60歲人士,並中關鍵可能與「Tau蛋白纏結較少」以及「保持與外界的連結感」有關。此外,另有醫生引述其他研究,指出百歲老人通常都有的4大特徵,其中1個不良習慣更可能減壽6至8年。
超級老人/長壽秘訣
綜合外國媒體報道,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從2000年開始,持續25年追蹤一群「超級老人」(SuperAgers)。研究發現他們的記憶力佳,猶如50、60歲人士,反映長壽不等於健忘,關鍵可能與2個特徵有關。
超級老人特徵︱1. Tau蛋白纏結較少
研究團隊解剖近80名「超級老人」的大腦,與神經功能正常的同齡人相比,發現「超級老人」的記憶中樞中,Tau蛋白纏結的數量較少,而β類澱粉蛋白斑塊(amyloid plaques)數量則沒有顯著差異。
較少Tau蛋白纏結助維持良好記憶力
換句話說,較少的Tau蛋白纏結意味著神經元能維持其正常功能,神經訊號傳遞更順暢,便可保護記憶中樞,從而維持良好的記憶力及認知功能。相反當Tau蛋白纏結數量愈多,對大腦神經元造成的損害便會愈大,最終導致認知功能和記憶力持續下降,也是腦退化症(阿茲海默症)的主要病理特徵之一。
超級老人特徵︱2. 與外界有「連結感」
研究團隊亦發現,「超級老人」通常擁有更大的內嗅神經元(entorhinal neurons),以及更多與社交行為相關的紡錘體神經元(von Economo neurons)。
- 內嗅神經元︰主掌記憶的關鍵神經細胞,「超級老人」擁有更大的內嗅神經元,這為他們卓越的記憶力提供了生理基礎
- 紡錘體神經元︰與社交行為密切相關,「超級老人」擁有更多紡錘體神經元,這或許解釋了他們為何能保持高度的社交連結
很少超級老人與外界脫節
研究的共同作者、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副教授Tamar Gefen指出,這些大腦結構上的優勢可能與生俱來,但強調這些優勢並非單靠遺傳。她指出,不少「超級老人」在生活中都保持高度的「連結感」,他們很少與外界脫節。這種連結感可以是與家人緊密互動、積極參與藝術活動,以及與社區保持聯繫。
Tamar Gefen形容「很少看到與世界脫節的超級老人。」這意味著除了先天的生理優勢,後天主動維持社交與情感連結,也可能是他們在年老後仍能保持優異記憶力的關鍵因素之一。
記憶力表現猶如50、60歲人士
研究中一位名為Sel Yackley的受試者,其記憶力在延遲單詞回憶測試中,表現得猶如50、60歲人士。
她分享自己的生活秘訣,除了每天也會參加合唱團、製作珠寶飾品和參加讀書會。她每星期也會到健身房運動數次,並積極參與各種社團活動。此外,她還會確保自己每晚平均睡足7.5小時,以讓大腦有足夠的時間進行修復與整理。
深信「多活動有助長壽」
Sel Yackley認為,維持敏銳思維的關鍵在於對生活充滿熱情。她深信「多活動有助長壽」,並鼓勵所有老年人去追求那些能讓自己感到自豪的事情。同時她也提到,基因可能也是長壽的因素之一。她的父母分別活到86歲和88歲,這顯示遺傳在她的健康長壽中扮演了一定角色。
百歲老人4大特徵
台灣胸腔暨重症科醫生黃軒曾在個人網站撰文,指研究發現百歲老人通常都有4大特徵,包括血液檢查數值穩定、「順天應時」過日子、低慾望生活方式,以及擁有強烈的自主管理能力。
長壽特徵︱1. 4個血液檢查數值穩定
黃軒醫生指出,科學家長期追蹤百歲老人的健康數據,發現他們在60歲左右時,有4個關鍵的血液指標比一般人維持得更好︰
- 白蛋白(Albumin)高:白蛋白被視為身體的「營養銀行」,數值高代表營養狀況良好,免疫系統也較強健
- 紅血球分佈寬度(RDW)偏低:意味著身體的發炎機率較小,罹患癌症、心臟病和中風等疾病的風險也較低
- 葡萄糖、肌酐、尿酸穩定且偏低:代表身體的新陳代謝系統運作良好,腎臟壓力小,整體機能處於平衡狀態
- 膽固醇適中、鐵儲備平穩:這顯示身體的營養供應充足,細胞運作維持在最佳狀態
黃軒醫師強調,這些關鍵指標都能透過定期的血液檢查提早發現。如果能在中年時期就開始關注並維持這些數值的穩定,便能為未來的健康與長壽打下良好基礎。
長壽特徵︱2. 「順應身體的節奏」過日子
如果懂得「順應身體的節奏」過日子,也是長壽的關鍵之一。香港大學一項研究指出,作息不規律、經常熬夜的人,平均壽命可能減少多達6至8年。
此外,2024年發表在《Nature Aging》期刊上的研究更顯示,那些在凌晨2點前就已進入深度睡眠的人,罹患嚴重疾病的風險明顯降低,強調充足且規律的睡眠,對維持長久健康的重要性。
長壽特徵︱3. 低慾望生活方式
根據一項針對百歲老人的研究,義大利科學家發現,他們普遍奉行一種「低慾望生活」。這意味著他們不會過度擔憂未來,也不會盲目追求效率至上,更不會沉迷於網路或社交媒體。相反地,他們專注於享受當下簡單的快樂,例如曬太陽、做手工藝、散步,或是與親友聊天。這種生活態度可讓他們遠離焦慮,活得更自在。
此外,另一項發表在《柳葉刀·老年醫學》期刊上的研究指出,長壽人士的共同特質是一種「慢活」模式,其訣竅包含「低慾望、低衝動、低刺激」三項。研究也發現,孤獨感較高的老年人,在生命最後一個月的焦慮、悲傷和疼痛感會更為顯著。因此維持良好的社交關係,有助延續壽命和提升晚年生活品質。
長壽特徵︱4. 擁有強烈自主管理能力
科學家亦發現,大部分百歲老人都具備強烈的自主管理能力。他們不依賴他人,而是堅持獨立處理自己的生活大小事,例如煮飯、洗衣、寫字、寫日記等。此外,他們也會每天散步、維持社交活動,藉此保持頭腦清晰。
註︰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如有任何疑問,建議諮詢醫生意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