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風|颱風米娜|樺加沙|本港料出現「三旋共舞」,預計將以「一週一隻」颱風的節奏接連生成。香港天文台表示,位於南海東北部的熱帶氣旋,正穩定地向西北方向移動。而緊隨其後另一個超強颱風「樺加沙」亦將在下周中接力撲港,預計風力強度達8號風球標準,目前其路徑和強度仍有極大變數 。此外,10月初恐再有第三個熱帶氣旋「浣熊」生成,為9月下旬的天氣帶來極端的不確定性。本文將結合各大最新電腦模型預測,即睇未來一週的路徑走向及氣候專家分析!
颱風米娜|天文台料在香港100公里左右掠過 將評估會否改掛8號風球
(持續更新)香港天文台表示,在過去數小時,米娜繼續穩定地橫過南海北部,靠近廣東東部沿岸。預料受與米娜相關的強風區影響,本港風勢將會逐漸增強。三號強風信號會在今日日間大部分時間維持。
按照現時預測,米娜會在今日黃昏前後登陸廣東東部沿岸,同時亦受東北季候風影響而轉向偏西方向移動,移近珠江口一帶但逐漸減弱,在本港以北100公里左右掠過。天文台會視乎米娜屆時的減弱程度、其烈風區與本港的距離及本地風力變化,評估是否需要在今晚改發更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受米娜的外圍雨帶影響,本港今日驟雨逐漸增多及有狂風,明日雨勢有時頗大。海有大浪及湧浪,市民請遠離岸邊及停止所有水上活動。
澳門首家天氣公司知天Knoweather 創辦人及CEO、著名氣象學府英國雷丁大學氣象學博士崔傳忠(天氣J博士)指出,該熱帶氣旋形勢依然充滿變數,其中真正需要留意的關鍵變數在於,這個環流重整過程會否拖慢其北上步伐。他又提醒,雖然下週的風暴潛在威脅更大,但絕不能因此就忽視當前這個熱帶氣旋的危險性。
天氣 J 博士分析颱風走向詳情:
天氣 J 博士解釋時間差或決定風暴走向?
颱風米娜、樺加沙|3大AI電腦模式路徑預測時間表一覽
▼風烏AI颱風路徑預測▼
▼伏羲AI颱風路徑預測▼
▼盤古AI颱風路徑預測▼
颱風樺加沙|內地/台灣/韓國/日本路徑預測 同步預料下周接近香港
內地中央氣象台指出,今年第18號颱風「樺加沙」的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8級,中心最低氣壓為995百帕,七級風圈半徑280至300公里。預計「樺加沙」將以每小時15至20公里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
更多超強颱風「樺加沙」分析:
天文台最新《天氣隨筆》專欄分析:一個接一個
天文台發布專欄文章《天氣隨筆》指,由菲律賓一帶至西北太平洋均有對流雲團發展(圖一)。其中,呂宋附近的低壓系統率先「跑出」,在周二晚上(9月16日)增強為熱帶低氣壓,會在周三(9月17日)稍後移入南海東北部。
按照現時預測,該熱帶氣旋會在周四及星期五(9月18及19日)向西北方向移動,並有所增強,但同時東北季候風將會逐漸影響中國東南沿岸。季候風會令該熱帶氣旋在接近廣東東部沿岸時轉向偏西方向移動,靠近珠江口一帶。值得留意的是,該熱帶氣旋環流較為細小,因此要在較為接近香港時才會為本地天氣帶來顯著影響;而其轉向的實際時間,亦會令本港的天氣有頗大分別(圖二)。
根據現時評估,該熱帶氣旋會在廣東東部沿岸登陸並逐漸轉向偏西方向移動接近珠江口一帶,同時逐漸減弱。受其影響,預料本港星期五稍後驟雨增多,風勢逐漸增強,週末期間(9月20及21日)本港間中有狂風驟雨及雷暴,雨勢有時較大(圖三)。
至於位於菲律賓以東之西北太平洋的對流雲團,最新電腦模式普遍預測其會在今明兩日發展為熱帶氣旋,隨後移向呂宋海峽一帶。不同於現時位於呂宋附近的熱帶氣旋,這潛在熱帶氣旋的環流較為廣闊,並可能會在不經過陸地的情況下橫過呂宋海峽並進入南海北部(圖四),因此中心風力亦會更強,部分電腦預報模式更預料其有可能達到強颱風或以上的強度。
雖然現時位於呂宋的熱帶氣旋會遠離,下星期一廣東天氣短暫好轉,但受位於西北太平洋的潛在熱帶氣旋的廣闊環流影響,華南沿岸下週中期天氣會再度轉壞,廣泛地區會有狂風大驟雨及雷暴,而本地的風力及雨量則要視乎屆時該潛在熱帶氣旋的強度和其與珠江口的距離。若此潛在熱帶氣旋採取一個較為接近本港的路徑,屆時風暴潮可能較為顯著,本港沿岸地區或會出現水浸。
颱風浣熊|天文台再發布預報圖 第3個低壓系統「浣熊」料將生成
根據中央氣象台最新預報,今年第19號颱風「浣熊」(熱帶風暴級)的中心,在周五(9月19日)早上5時左右,位於距離日本東京東偏南方向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8級,即每秒20米,中心最低氣壓為995百帕,七級風圈半徑150~200公里。當局預計「浣熊」將以每小時20至2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
本港天氣預報如下:
展望周六(9月20日)間中有狂風驟雨及雷暴,雨勢有時頗大,海有大浪及湧浪。周日(9月21日)風勢減弱,但仍有驟雨。下週初天色短暫好轉及酷熱,中期天氣顯著轉壞。
資料及圖片來源:香港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