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風|天文台警告「雙旋共舞」一周一隻!全新巨型颱風接力生成! 附6大路徑預測

文: 溫藹紅
1小時前

打風|颱風|目前在西北太平洋上恐會出現罕見的「雙旋共舞」,預計將以「一週一隻」的節奏接連有風暴生成。香港天文台表示,2個低壓系統的環流會在向西移動過程中,逐漸合併成一個巨型熱帶氣旋,最快在本週中後期掠過香港,料為本港帶來狂風驟雨,而緊隨其後第3個風暴亦將接力生成,其路徑和強度仍有極大變數,為9月下旬的天氣帶來極端的不確定性。究竟風暴會否直撲香港?本文將結合天文台最新的3大AI電腦預測模型,即睇未來兩週的路徑走向及氣溫專家分析!

連續兩星期打風?天文台警告「雙旋共舞」一周一隻

(持續更新)香港天文台表示,位於呂宋附近的低壓區已增強為熱帶低氣壓,會在今明兩日(9月16及17日)橫過呂宋一帶並進入本港800公里範圍。天文台會考慮在星期三晚上至星期四(9月18日)初時發出一號戒備信號。

預料該熱帶氣旋會大致移向廣東沿岸並逐漸增強,但受東北季候風影響,其路徑及強度存在變數。由於其環流較為細小,因此要在較為接近香港時才會為本地天氣帶來顯著影響,天文台會視乎該熱帶氣旋的強度、其強風區與本港的距離及本地風力變化,評估是否需要在星期五(9月19日)改發更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受其相關的外圍雨帶影響,星期五本港天氣漸轉不穩定,週末期間有驟雨及狂風雷暴,風勢較大。海有湧浪。市民請留意天文台的最新天氣消息。

高空擾動會在周三(17日)為廣東帶來幾陣驟雨,而一道廣闊低壓槽會在未來兩三日為南海中北部至菲律賓以東海域帶來不穩定天氣。預料現時位於呂宋附近的低壓區會逐漸發展增強,一個熱帶氣旋似乎在形成中,並在本週後期至週末期間移向廣東沿岸,該區驟雨增多,而受東北季候風影響,其路徑及強度存在不確定性。此外,預料一個熱帶氣旋會在本週後期於菲律賓以東之西北太平洋形成並逐漸增強,並在下週初進入南海北部,靠近華南沿岸。

更多颱風分析:

天文台發布專欄文章《天氣隨筆》指,從周一(9月14日)早上衛星圖像(圖一)上可見,與高空擾動相關的對流天氣正影響呂宋,而菲律賓以東海域及西北太平洋上均有對流雲團發展。

天文台:本週中後期大致移向海南島一帶

現時影響呂宋的高空擾動會於周一及周二(9月15及16日)移近廣東沿岸及南海北部,但由於其位置較南,沿岸地區雖然有幾陣驟雨,但日間仍然有陽光及炎熱。而上回提到的第一及第二個低壓系統位置已較為接近。根據現時評估,這兩個低壓系統的環流會在向西移動過程中逐漸合併,並在南海的廣闊低壓槽上發展為低壓區,在本週中後期大致移向海南島一帶,但其強度及路徑仍存在變數。受其影響,本週中後期華南沿岸驟雨增多(圖二),風勢較大。

內地/台灣/韓國/日本路徑預測 同步預料周日登陸香港

內地中央氣象台周二(16日)下午,將位於菲律賓呂宋附近的低壓區升級為「熱帶低氣壓」,預料向西北移動,並在本周五(9月19日)下午於東沙島附近轉向西面移動向珠江口,再於本周日(21日)下午登陸香港。

3大AI電腦模式路徑預測時間表一覽:

▼風烏AI颱風路徑預測▼

▼伏羲AI颱風路徑預測▼

▼盤古AI颱風路徑預測▼

第3個潛在低壓系統 料下週初移向呂宋一帶

至於天文台亦曾經提到將有第三個潛在低壓系統,從衛星圖像可見,西北太平洋上有另一個對流雲團。預料這對流雲團是與本週後期可能於該區發展,及逐漸增強的低壓區相關,該低壓系統會於下週初移向呂宋一帶(圖三),而不同電腦預報模式對其後續發展仍有分歧。

氣象專家:颱風進入南海後料趨向華南沿岸

至於鄰近的台灣,氣象專家吳聖宇透過其「天氣職人」社交專頁分析指,預報資料大多認為會這個未來的颱風系統可能在下周二到周四(9月23至25日)之間最接近台灣附近,並且經過台灣以南,然後向西進入南海再進一步趨向華南沿岸。不過它接近台灣的程度還很難確定,仍然要等到擾動逐漸發展起來後,觀察其發展位置以及預報的變化才會知道,如果前期擾動發展的位置越偏北,那麼後期西進的過程就有可能會越靠近台灣陸地,這是再來要密切觀察的重點,發展起來之後應該很快就會明確,但是還沒有發展起來之前仍要持續觀察。

本港天氣預報如下:

展望周四(18日)部分時間有陽光,日間酷熱,但仍有一兩陣驟雨。周五(19日)天氣漸轉不穩定,週末期間有驟雨及狂風雷暴,風勢較大。海有湧浪。

資料及圖片來源:香港天文台、Facebook@天氣職人-吳聖宇

↓【限時搶⚡】ZENOVA漢方淨肌修護系列↓

↓淨透肌底身體噴霧、屏障修護身體乳↓

↓淨透肌底身體噴霧、屏障修護身體乳↓

【酒店試住員企劃】請您去Staycation + 歎雙人High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