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最新評估指出,南海海槽在未來發生大地震的機率由升至60%調升至90%。研究更首度在海底震源區觀測到地層「下陷」,證實能量正持續累積。這場世紀巨震最壞恐造成近30萬人傷亡,海嘯威脅巨大,赴日旅客務必提高警覺。
30年內發生機率升至 90%
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近期發布最新評估,將位於日本太平洋沿岸的南海海槽(Nankai Trough)在未來 30 年內發生 M8 至 M9 級巨大地震的機率,上調至令人憂心的 60% 至 90% 以上。
南海海槽是菲律賓海板塊俯衝到歐亞板塊之下的聚合型板塊邊緣,過去約每 100 至 200 年就會發生一次巨震。儘管委員會同時發布了較低的 20% 至 50% 預測值,但官方強調,在制定防災對策時,應以較高的 90% 數值為準則,因為這場潛在的地震被視為「隨時可能發生」的危機。
海底「下陷」首次被證實
更讓外界關注的是,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近期首次成功在南海海槽震源區海底,觀測到「下陷」(沈降)現象。科研人員透過新技術,在紀伊半島至四國外海、水深約 2,000 米的海底觀測到,地層正以每年 1.5 至 2.5 厘米的速度持續下沉。
這種「下陷」是因為陸地側的板塊受到俯衝的海洋板塊持續拖曳拉扯所造成,是巨大地震能量累積的結果。雖然陸地上早已觀測到沉降現象(例如靜岡縣御前崎已下陷近 20 厘米),但這次在海底核心震源區獲得實時數據,被視為能更早發現地層變化的關鍵線索,有助於未來進行更精準的地震預警。
日本本土傷亡預測與海嘯威脅
南海海槽地震一旦發生,預計將對日本關東至九州的太平洋沿岸造成毀滅性打擊。根據政府最壞情況估計,這場世紀巨震可能造成高達 29.8 萬人遇難,其中超過 70% 的死者(約 21 萬人)是由於地震引發的巨大海嘯所致。沿岸地區將面臨超過 10 米的大海嘯威脅,並可能經歷大規模房屋倒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日本當局急於提高防災準備等級,強調遊客必須將 90% 的高機率納入安全規劃。
海嘯約 6 小時後抵港
對於前往日本高風險地區(如紀伊半島、四國、靜岡一帶)旅遊的港人來說,雖然香港並非處於板塊邊緣,不會受到地震的直接影響,但仍需留意海嘯的潛在風險。香港天文台指出,若南海海槽發生 M9.1 級淺層地震,海嘯波估計會在地震發生後約 6 小時抵達香港東南部海域,並隨後陸續抵達西北沿岸。
雖然對香港帶來的通常只是輕微水位異常,但在最極端情景下,香港部分沿岸區域仍有機會受顯著海嘯影響。前往日本旅遊的市民,務必保持警覺,密切留意當地政府發出的地震和海嘯警告,並在地震發生時立即向高處撤離。
來源:日テレNEWS、CBC MAGAZINE、香港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