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頭推銷、電話cold call及網絡宣傳下,有不少港人被打著「大灣區黃金置業投資機遇」的項目所吸引,選擇在大灣區購入物業。不過,投資有風險,要謹慎作出決定,避免中伏。最近就有港人誤中置業陷阱,例如收樓才被告知購入單位並不存在。
TVB節目《東張西望》日前報道大灣區的置業騙局,表示有幾十個港人中招,在購入物業後才發現新盤是舊樓、單位離奇消失及入伙無期等問題。
涉事樓盤是中山的一個商住項目,據宣傳單張介紹,一至三樓是商場,四至五樓就是酒店式公寓,聲稱由內地連鎖酒店集團營運。
2018年,有港人前往參觀樓盤的示範單位。通過短片可見,複式設計的單位裝修精緻,而且浴室企缸套廁通通齊備,只售人民幣幾十萬。
不過,買家在準備收樓時才發現自己墮入了6大陷阱。
1:地盤裝修遙遙無期
買家去到看樓的時候,地盤裡面雖然有個大致框架,但牆只砌到一半,連水泥都未舖。按照合約所列明的時間,今年5月本應是收樓時間。買家之一的馮太按時去收樓,才發現酒店與開發商只是簽了兩年約(由2018年4月起計),但樓盤仍未開始裝修。除此之外,她更發現開發商沒有動工紙,結果工程被當地住建局叫停,收樓日子遙遙無期。
2:一手樓變二手樓
追查之下,他們發現所謂的一手樓只是舊樓翻新。在簽署了臨時買賣合約後,有員工會作為委託人負責幫買家辦理房產證。不過,房產證上的物業並非銷售文件所顯示的名稱,而且文件顯示該物業使用期限將在2038年終止,換言之只剩下19年使用期。
而買賣合同更列明「適用於二手樓買賣」,令買家更加懷疑樓盤是二手樓。
3:聲稱的酒店公寓變劏房
圖則上,27平方米只是建築面積,實用面積只有12平方米。不但如此,在分攤完土地使用權後,實際擁有的面積只有5.8平方米。
4:收樓始知單位不存在
除了一手樓變二手樓以及酒店變劏房之外,最離譜的是真金白銀購買的單位卻並不存在。買家之一的彭生透露,職員指四樓並沒有複式單位,更反問彭生在何處購買。
5:介紹財務公司予買家貸款
而且彭生本來打算向正規銀行貸款付尾款,不過職員在過年後才告訴他銀行不批該筆貸款,更介紹財務公司予彭生,變相叫他借高利貸。彭生拒絕,結果售樓方發出一封律師信,向他追討尾款。
6:以陰陽合同偷稅漏稅
同時,售樓過程存在陰陽合同,買家通過開發商交給政府的契稅、印花稅亦被騙掉。開發商利用陰陽合同,將售價40多萬的樓盤改成10萬8千。馮太前後交了萬多元契稅,最後卻見到官方收據只是三千多元,其中不翼而飛的差額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