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消費模式都不同,究竟你是聚財型定散財型?有無試過明明剛剛先撳錢放入銀包,轉個頭銀包裡面的錢已經用光,使錢總是使得特別快?原來都唔係無得救,學識簡單一招可能都幫到你慳錢。
如果你銀包只袋住一張50美元(約390港元)的鈔票或一張100美元(約780港元)的鈔票,可能你會比較容易慳到錢,美國心理學家Dr. Mary Gresham指由於人們會傾向視價值大的鈔票為「特別的錢」(special money),使用之前會再三考慮掉。
《Th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曾經進行一個研究,將一班大學生分成兩組,他們獲分同等價值的金錢,一組每人獲分1美元鈔票一張,另一組是每人獲分四個25美分的硬幣,研究結果發現獲得四個25美分硬幣的學生更容易把手上的錢花掉,亦比另一組學生買更多糖果。
Dr. Mary Gresham指我們如何使用金錢視乎我們如何將金錢分類,這點跟我們的「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有關,我們會不自覺地將面額小的金錢聯想到一些雜項、鎖碎事、小開支,而面額大的金錢就視為「特別的錢」,同樣道理,假如你的銀包裡擁有同等價值的金錢,但換成多張幣值較小的鈔票,可能你會就輕易地把它們逐張花光。
另外,美國曾經有調查訪問超過2,000個人,發現喜歡信用卡付款的人多於喜歡現金付款的人,而5成受訪者表示他們隨身帶備現金的時間不多於一半,在有帶現金的時間裡,76%的人只會帶不多於50美元,接近5成的人只會帶不多於20美元。
《Dollars and Sense: How We Misthink Money and How to Spend Smarter》作者之一Jeff Kreisler表示人們於現金消費會比信用卡消費有更強烈的「支付痛感」(the pain of paying),使你消費前會再三考慮,所以如果你的銀包裡即使只得大鈔,但同時你有信用卡付款能力,亦可能令你毫不猶豫掏出信用卡付款。
Dr. Mary Gresham歸納的結論指任何能夠令你在消費前花更多時間考慮的東西,其實都可以幫助你作出更明智選擇,包括大面額的紙幣都可以有充滿創意的用法,甚至是將你的信用卡用大面額紙幣包裹的住。
不過這項建議又不是沒有缺點,大家要考慮到許多商店未必接受大鈔,對於進行日常必須的消費活動可能有所不便,其次都要考慮遺失大量現金的風險。
來源:CN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