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久坐姿勢不良或去旅行日行夜行,都容易造成肌肉勞損,此時不少人都會貼止痛藥貼來紓緩。但原來止痛貼貼太多片或使用時間過長,都會造成胃出血或腎臟功能受損。台灣有專家建議使用止痛貼的時長及用量上限,另外亦提醒選用止痛藥貼時要知道其成分,以免令皮膚潰爛。
坊間上有多種的止痛貼或鎮痛貼,不同成分的止痛貼也有不同效用,如果便用不正確,容易造成皮膚潰爛。台灣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在《醫點不誇張》節目上指出,大部分止痛貼布的成分,皆含有水楊酸及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兩者都會經皮膚吸收。
高劑量辣椒素止痛貼易令皮膚潰爛
麻醉科專科醫生李而安表示,大家可按個人情況而選用不同成分的止痛貼。
她建議,如果是急性肌肉關節出現紅腫,應使用含水楊酸和薄荷的止痛藥貼,止痛貼帶有清涼感,能紓緩腫脹。
另外,如果受慢性炎症痛及神經性疼痛困擾的人士,則可選用含辣椒素的止痛貼。市面上含辣椒素的止痛貼,大多數為少於1%的低劑量,可以溫熱感紓緩局部肌肉疼痛。但她提醒,如果選用高劑量辣椒素的止痛貼,因其刺激性高,容易令皮膚潰爛。
而想達到消炎止痛效果,就應選用含有消炎止痛成分的止痛貼,但這一類止痛貼均須經由醫生處方或在有藥劑師的藥房購買。
止痛貼每次最多貼2片
至於如何正確使用止痛貼?譚敦慈表示,使用鎮痛貼紓緩肌肉酸痛時,不論是以貼、擦,還是噴的方式,都不能貼滿全身,否則會傷害腎臟功能,導致腎衰竭。她舉例指,曾有人在背上貼滿8片止痛貼,結果造成腸胃道出血。因此建議每次使用時,最多只能貼2片。
貼太多傷腎
台灣腎臟科醫師江守山亦曾在個人社交平台上發文分享案例,一名患有第3期腎不全的患者覆診時,突然發現其腎功能急劇下降。經詢問後才發現,患者因腳痛,而一天內貼上4片止痛貼布,從大腿貼到小腿。
江守山表示,止痛貼中的止痛藥會直接進入血液中,不經過肝臟的代謝,從而對腎臟造成傷害。但如果腎臟功能不全的病人有止痛需求,他亦建議,應選擇含有辣椒素等沒有腎毒性的鎮痛貼。
止痛貼勿貼超過4小時
另外,江醫師亦提醒,一般使用時間最好不能超過4至6個小時。如果連續貼了3、4天,但痠痛情況仍未見改善,一定要盡快求醫。
與此同時,如果身上疼痛部位有紅疹、擦傷或傷口,都不宜在上面使用止痛貼,以免加重傷勢。
多重使用止痛貼會刺激皮膚
消委會亦曾教大家如何正確使用止痛藥貼。消委會介紹,藥貼應貼於少毛髮、沒有破損的身體平坦部位,貼上後用手掌按下藥貼大約30秒,確保藥貼完全緊貼皮膚。
有些人以為藥貼多貼一會可以物盡其用,消委會表示,這個行為其實非常危險。一來藥貼過時會影響其療效,二來如果不撕除舊藥貼,就同時在另一些部位貼上新藥貼,等同增加藥貼的劑量,刺激皮膚。
3點正確使用止痛貼
- 洗澡時應避免全身浸泡,並不要在藥貼部位使用肥皂。
- 避免在貼處或附近的皮膚塗上潤膚乳液、油脂、乳膏或化妝品,以免刺激皮膚、引起敏感反應,或妨礙藥貼緊貼皮膚。
- 按時更換藥貼,並改變敷貼位置。最好貼在與上次不同的位置,亦不要選擇有傷口的位置。
如果發現藥貼有任何破損,應立即撕除,並用大量清水沖洗。如果使用藥貼後感到不適或有疑問,應尋求醫護人員的協助。
止痛貼副作用
除了腎臟病患者要小心使用止痛貼外,李而安表示,使用止痛藥貼亦有副作用。常見的包括皮膚敏感、出疹、痕癢和發炎。
如果對止痛消炎藥、阿士匹靈過敏的人士,不可使用含消炎止痛成分的止痛貼;患有哮喘、心臟病或中風後的病人,若不適當使用,亦會引致心衰竭、肺衰竭、氣管腫脹及胃潰瘍。
註︰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疑問建議諮詢醫生及專業人士意見!
資料來源︰YouTube@祝你健康、FB@江守山醫師、消委會
延伸閱讀︰
止痛貼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皮膚敏感、出疹、痕癢和發炎。患有哮喘、心臟病或中風後的病人,如果不適當使用,更會引致心衰竭、肺衰竭、氣管腫脹及胃潰瘍。
台灣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提醒,一般使用時間最好不能超過4至6個小時。如果連續貼了3、4天,但痠痛情況仍未見改善,一定要盡快求醫。
台灣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止痛貼中的止痛藥會直接進入血液中,不經過肝臟的代謝,從而對腎臟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