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一股東北季候風相關的沙塵氣流影響,環保署周日(13日)部分空氣質素監測站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風險級別接近「嚴重」水平。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表示,今次沙塵暴影響香港的情況較為罕見,估計由2大因素導致,又建議1個做法可盡量保障健康?雖然專家認為戴口罩未必有用,但空氣污染嚴重,外出仍然可以做一些防護措施,即睇衞生防護中心的口罩指引!
沙塵暴影響香港空氣污染嚴重
環保署指出,由周六(4月1日)晚上10時起,背景污染物中的懸浮粒子錄得較平常為高的水平。隨着季候風稍後逐漸緩和,本港風勢較弱不利污染物擴散,預計未來一兩日污染物仍會處於較高水平。截至今日(13日)下午5時,屯門、大埔、北區等一般監測站、以及銅鑼灣的路邊監測站,空氣質素健康指數為「10+」,健康風險級別達至「嚴重」,污染物仍處於較高水平。
【更多詳情】
梁榮武:香港受沙塵暴嚴重影響並不常見
香港對上一次受如此嚴重的沙塵暴影響已是2010年,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今早(4月14日)在商台節目解畫,形容這現象並不常見。他解釋,這類沙塵暴的源頭可能是戈壁沙漠或內外蒙古等地,由於蒙古地區近年畜牧業發展迅速,牲畜數量增加導致草原消耗加快,荒漠化情況比以往更明顯。沙塵要影響香港需滿足多個條件,包括風力要足夠強勁,且北風路徑必須吹向香港。
2大因素將污染物推向香港
梁榮武指出,近日東北季候風形成的冷空氣並不特別強,但巧合的是,本港附近受高壓脊影響,華南一帶又有低壓區,後者自帶的風場形成溫帶氣旋,其風向與冷空氣氣流一致。這種情況類似秋天颱風與東北季候風的疊加效應,當溫帶氣旋與北風結合,風力便強到足以將沙塵吹至香港。此外,他提到近兩日的空氣污染成分有所不同,昨日以「臭氧」為主,今日則以「塵粒」為主。然而令他困惑的是,「二氧化氮」水平在非交通繁忙時段仍異常高,他推測這可能與北風將內地日間汽車排放的二氧化氮帶到香港有關。
▼本港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部份地區)▼
至於臭氧問題,梁榮武表示,臭氧通常是因太陽照射污染物而產生,因此多在日間出現。但昨日深夜、清晨和晚上的臭氧水平也偏高,他個人認為這可能與北風,將臭氧層的臭氧帶到地面有關,估計這次嚴重的空氣污染現象是由多種巧合因素共同導致。他認為即使戴上口罩,最多只是隔走部分懸浮粒子,但臭氧和二氧化氮是無法隔開的,「除非你戴個潛水氧氣樽,咁就掂晒啦」,但實際上不可能,因此他建議最好都要戴口罩,但「非必要唔出街就最好」。
衞生防護中心口罩指引
空氣污染嚴重,除了影響一眾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對人體亦會造成傷害,口罩是其中一個防護措施。不過衞生防護中心指出,空氣污染對健康的潛在影響有很多,從身體裡細微的生理變化,以至明顯的病徵如鼻子及喉嚨痕癢、氣喘、咳嗽、胸痛或胸悶等;哮喘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如接觸到空氣污染物,病情便會加劇。雖然不同的人受空氣污染影響的程度是取決於不同的因素,但是不同年齡的人都會受到惡劣的空氣質素的影響,而空氣污染對兒童及長者的影響則更大。
中心指出,雖然外科口罩可以過濾較大的懸浮粒子,但研究顯示此類口罩並不能有效過濾10微米以下的懸浮粒子,更不能過濾2.5微米以下的微細懸浮粒子;在使用防護口罩(如N95防護口罩)時,其過濾功能將視乎口罩能否緊貼面部。
當局亦提醒,當健康風險級別達到甚高或嚴重水平時,兒童、長者及心臟病或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應盡量減少或避免體力消耗及戶外活動。一般市民應減少或盡量減少戶外體力消耗,以及減少在戶外逗留的時間,特別在交通繁忙的地方。由於空氣污染物對健康的影響因人而異,任何人士如有疑問或感到不適,應盡快諮詢醫護人員的意見。
資料及圖片來源:環境保護署、香港天文台、衞生防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