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困擾?中醫拆解6大症狀,急慢性治療有別,洗鼻助你擺脫鼻塞

文: 馬熙婕
5小時前

鼻竇炎帶來的鼻塞、流涕等問題,令人困擾。中醫認為,鼻竇炎的成因與體質、外感息息相關,並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本文將深入探討鼻竇炎的症狀、中醫辨證論治,以及如何透過洗鼻等方法舒緩不適。

鼻竇炎:頭顱中的隱患

我們的頭顱骨內,存在著多個被稱為鼻竇的空腔,它們平時充滿空氣。然而,當我們感冒或鄰近組織受感染時,鼻竇與鼻腔的通道可能會阻塞,導致鼻腔黏液滯留,進而引發鼻竇炎。這種情況下,你可能會遇到鼻塞、流黃濁涕、呼吸有異味,甚至頭面部疼痛等症狀。中醫將鼻竇炎稱為「鼻淵」,其病因和治療方法因急性與慢性而異。

中醫眼中的鼻竇炎:病因與辨證

中醫對鼻竇炎的認識源遠流長,早在《黃帝內經》中便有所記載。中醫認為,鼻竇炎的發生與外感、體質及臟腑功能失調有關。例如,若外感失治或體內熱盛,都可能引發鼻淵,患者可能出現大量黏稠或黃綠色的鼻涕,甚至倒流至咽部。除了鼻塞,嗅覺減退、發熱、口臭、頭痛等也可能同時出現。除了感冒,嚴重的過敏性鼻炎、牙齒問題也可能誘發鼻竇炎。兒童由於肺、脾常不足,鼻竇開口較大,更容易受到感染,因此患病機率較高。

急性鼻竇炎:風寒風熱的侵襲

急性鼻竇炎的病程通常在數天至四周之間,大多可以康復。中醫認為,急性鼻竇炎多為邪實所致,可能是受到外感風寒或風熱侵襲,亦可能因飲食不節或情緒不穩而引發。中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進行辨證論治。例如,風寒證患者多怕風畏寒、鼻塞明顯、流涕清稀,可使用荊防敗毒散等辛溫解表藥物。若病情由清涕轉為黃涕,則可能轉為風寒化熱,可加用清熱藥物。風熱證患者則可能出現黃涕、發熱、口乾等症狀,治療重點為清熱解毒,常用銀翹散等方劑。同時,針對不同情況,中醫會加強燥濕解毒或清利肝膽。

慢性鼻竇炎:正氣不足的挑戰

病程超過12周、反覆發作的鼻竇炎,屬於慢性鼻竇炎。中醫認為,慢性鼻竇炎的發生,往往與正氣不足、邪氣未清有關。在慢性階段,肺氣虛和脾氣虛較為常見,正氣不足會影響康復,導致反覆感染。因此,治療時需攻補兼施,驅邪與扶正並重。肺氣虛寒者常有鼻塞、流涕清稀等症狀,宜溫肺祛寒,並配合黨參、黃芪等扶正。脾氣虛者則可能出現鼻涕多、鼻甲肥大等症狀,治療上需健脾化濕,常用參苓白朮散等方劑。

日常保健:洗鼻與生活習慣

無論是急性或慢性鼻竇炎,洗鼻都能幫助清潔鼻腔,改善鼻塞。你可以使用生理鹽水或中藥魚腥草煎液,每天沖洗1至2次。此外,擤鼻涕時應注意只按壓一側鼻孔,避免用力過猛,以免造成繼發感染。日常飲食應清淡,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吹風受寒。慢性鼻竇炎患者更應保持心情愉悅,多做戶外運動,以增強抵抗力。

知多啲:蒼耳散的妙用

蒼耳散是常用於治療鼻淵的中藥方劑,出自宋代。它由炒蒼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組成,具有疏風散寒、宣通鼻竅的功效。炒蒼耳子、辛夷為主藥,可疏風通鼻;白芷可改善前額頭痛;薄荷則能清利頭目。在使用中藥前,最好諮詢中醫。


【送飛🎟️】蠟筆小新「玩轉!時空大冒險」互動體驗展!

↓2️⃣大新設展區✨│2米高小新立像/全新周邊精品/小新主題新餐單😍↓

↓2️⃣大新設展區✨│2米高小新立像/全新周邊精品/小新主題新餐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