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症成因新發現:科學家揭示病毒與精神疾病的關聯

文: 馬熙婕
11小時前

一項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團隊進行的研究,為思覺失調症和躁鬱症的成因帶來了新的啟示。研究發現,這些患者的腦膜中存在C型肝炎病毒的痕跡,這或將顛覆我們對精神疾病的傳統認知。

思覺失調症與躁鬱症:病毒感染或為潛在成因?

精神疾病的成因一直以來都是醫學界關注的焦點。一項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團隊進行的研究,為思覺失調症和躁鬱症的成因帶來了新的啟示。研究發現,這些患者的腦膜中存在C型肝炎病毒的痕跡,這或將顛覆我們對精神疾病的傳統認知。

研究方法:深入腦部保護層

研究人員通過分析死後腦樣本,對患有思覺失調、躁鬱症、重度抑鬱症和未患病對照組的腦部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特別關注了「脈絡叢」,這是腦脊髓液的生成部位,也是病毒可能進入腦部的關鍵通道。研究團隊運用高通量病毒定序技術,檢測出13種不同病毒的痕跡。

C型肝炎病毒:與精神疾病的關聯?

研究結果顯示,C型肝炎病毒與思覺失調症和躁鬱症患者之間存在顯著的關聯。在這些患者的腦樣本中,C型肝炎病毒的痕跡較為常見,但在抑鬱症患者和健康對照組中則不普遍。這項發現暗示,某些精神疾病的症狀可能與潛在的病毒感染有關。

大數據分析:進一步佐證

研究人員還結合了TriNetX資料庫,分析了超過2.8億份電子病歷紀錄。結果顯示,C型肝炎病毒在思覺失調症和躁鬱症患者中的盛行率,遠高於抑鬱症患者和一般人群。這進一步支持了病毒感染與精神疾病之間的關聯。

病毒影響:或通過間接途徑

雖然研究未在大腦內部區域(如海馬迴)發現病毒痕跡,但C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其海馬迴基因表現出現變化,顯示病毒即使停留在腦膜,也可能透過邊緣影響大腦運作。這為我們理解病毒如何影響大腦功能提供了新的視角。

未來展望:輔助治療的可能性

這項研究並未表明所有思覺失調症或躁鬱症患者都感染了C型肝炎病毒,但它提供了一種新的理解:部分精神疾病的症狀或許與慢性病毒感染有關。研究人員指出,如果這些病症確實與感染相關,未來或可針對特定病患族群採用抗病毒藥物作為輔助治療,這將為精神醫學帶來新的方向。

《Chill賞放大假》請您去海洋公園!

↓ 立即參加,免費去夏水禮🙌↓

↓ 立即參加,免費去夏水禮🙌↓

《社群》請您試用全新「驅蚊大師『清爽版』」200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