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太陽對身體有益,可以促進維生素D合成,有助於鈣質吸收。但曬太陽也有學問,醫生提醒大家要掌握正確的方法,避免曬傷。究竟怎樣曬太陽才健康?
曬太陽的好處:不只是心情好
大家都知道曬太陽能讓人心情愉快,因為它能刺激血清素分泌。但你知道嗎?曬太陽還有更多好處!它能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對骨骼健康至關重要。中醫也常說「曬背祛百病」,認為曬背能促進經絡氣血運行,對身體有益。醫生指出,適度曬太陽能強健骨骼,預防骨質疏鬆,還能幫助腸道吸收鈣質,改善血管功能,間接促進血液循環。
曬太陽的時間與方法:避開正午時分
雖然曬太陽好處多,但也要注意方法。尤其在夏天,太陽毒辣,更要小心。醫生建議,要避開上午10點到下午3點的日光直射時段。每次曝曬以10到15分鐘為宜,不宜過久,以免皮膚曬傷、流失過多水分,甚至造成熱傷害。對於長者、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補水,避免中暑或中風。
曬太陽的時機:早晨、夕陽最好
那麼,什麼時候曬太陽最好呢?醫生建議,早晨或夕陽時分是最佳選擇,這時的紫外線較弱,對皮膚的傷害也較小。此外,大家可以戴上太陽眼鏡、帽子等,減少紫外線的直接照射,降低罹患白內障的風險。如果曬太陽後皮膚出現紅腫、發癢等狀況,應及時就醫。
曬太陽與心律不整:對症下藥是關鍵
有些病人會問,曬太陽是否能改善心律不整?醫生解釋,心律不整的原因很多,包括先天性心臟病、後天疾病、壓力、情緒等。曬太陽可以促進經絡暢通,改善心肺功能,但更重要的是找出病因,對症下藥。曬太陽只能作為輔助,不能取代治療。
夏季保健:補水最重要
根據衛生部門的統計,夏季熱傷害就診人數不少。醫生提醒,夏季保健首重「補水」。即使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也要隨時補充水分。早晨、黃昏或陽光不太強的時候曬15分鐘,就足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D的需求,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