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私人屋苑遇上奇怪對待?近日就有一位來港生活的港漂女生於社交平台發文大呻,指自己疑似被所住屋苑保安針對,並列出對方兩項具體行為,稱因此一度感到被歧視。帖文一出即惹熱議,有人建議她應立即向物業管理處投訴,亦有人認為保安並非「歧視」,背後可能另有原因,更直言:「歧視這個詞現在開始濫用」。
港漂女生發文求助:被保安歧視怎麽辦?
該名港漂女生於小紅書發文,她以「求助 在XX疑似被保安歧視怎麽辦」為標題,分享其在港生活所遇到的困擾。樓主在帖文中提到,自己剛來港不久,目前租住在大埔一個私人屋苑單位。最近,她懷疑遭屋苑保安「針對」,並列舉兩大具體行為作為例證,指對方令她產生被歧視的感覺,遂向網民求助應如何處理。
事件1、保安從不幫她開門
事件2、對講機通話時,保安會假裝聽不到
樓主表示,屋苑保安對她的出入視若無睹、甚至不幫開門,又會在對講機通話時「裝作聽不到」,種種行為令她懷疑自己遭針對,甚至出現「被歧視」的感覺,「讓我不得不開始懷疑他在針對我,這種情況我應該怎麽辦呢?」
【原帖文】
網民反應兩極
帖文曝光後,網友反應兩極,有人建議事主直接向物業管理公司投訴保安表現,「好簡單,投訴他就好了」、「不用懷疑,管理公司有投訴機制」,亦有人認為可以主動開口請求幫忙:「叫他幫你開門唄,大聲有禮貌地說『請幫我開門』,不值得內耗」。
不過,但亦有網民持不同看法,認為保安不開門實屬正常,「唔識你啫,亂開門俾人,出左事佢責任重大」、「投訴甚麼?保安是負責開門嗎?」、「同你唔熟唔開門好正常」。有網民則認為歧視一詞用得過重,「你可說他不喜歡你,你不能說他歧視你,歧視這個詞現在開始濫用」、「人一旦自卑都哪裡都覺得人歧視自己」。
▼網民點睇▼
「開唔開門」有爭議 業界早有熱議
保安應否為住戶開門,一直是坊間熱議話題。過去曾有港人在Facebook群組「全港保安招聘站 security recruit」發帖,詢問一眾網友:「做住宅保安員,開門俾住客,係咪工作範圍之內?」
當時不少保安業界網民直言,「你以為是五星級酒店嗎?保安職責是維護安全,不是安全」、「住宅通常唔開門,你係做保安,唔係做BOY」,認為保安並無義務為住戶開門。但也有同行分享實戰經驗,應否為開門需要視乎每棟大廈、每個管理處標準,更苦笑稱「開門同唔開門,你隨時都會被人投訴,睇你時運高唔高」、「做呢行,開門又死,唔開門又死」。總括而言,「開唔開門」最終落在灰色地帶,全看管理公司政策與住戶關係。
▼網民留言▼
保安開門屬「人情」?官方職責未有列明
事實上,根據《保安及護衞服務條例》,所有從事保安工作的職員,必須持有由警務處處長發出的有效保安人員許可證。保安人員職責共有10項,包括防止未經許可者進入大廈、登記訪客、報告及記錄事故、應對緊急情況、監察保安系統、巡邏、確保消防安全、處理投訴等,但當中並無明確列明需為住戶開門。
來源:小紅書、保安局、FB@全港保安招聘站security recru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