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氣別調太低!日醫指室內外溫差過大恐「熱休克」夏季中風率比冬天高

5小時前

日本專家警告,夏季冷氣調太低恐引發「熱休克」,其發生率甚至比冬天更高。熱休克成因是什麼?室內外溫差過大會導致血管急劇收縮與擴張,增加中風、心梗等心血管疾病風險。熱休克的預防指南,宜控制室內外的溫差在10度內,並多補充水分及維他命C。

「熱休克」一冷一熱過急致身體不適

全球氣候暖化,近年夏季高溫屢創紀錄,許多人習慣將室內冷氣溫度調得極低以求涼爽。然而,根據來自日本醫學專家的警告,這種看似消暑的行為,其實暗藏健康危機。日本著名外科診所醫師伊藤博道指出,室內外溫差過大可能導致「熱休克」,其在夏季發生的機率甚至比冬天更高,提醒民眾切勿輕忽。

日本熱浪引發熱休克關注

日本在今年夏季迎來創紀錄的熱浪,氣溫多次超越攝氏40度。有近30人因疑似中暑被緊急送醫。專家認為,除了中暑之外,民眾還需特別提防因溫差過大而引發的「熱休克」。

 

什麼是「熱休克」?為何夏季更危險?

「熱休克」(ヒートショック)通常被認為是冬季洗澡時,因浴室與室溫溫差過大而引發的身體不適,但伊藤博道醫師解釋,夏季同樣存在巨大的溫差風險。當人們從涼爽的冷氣房突然移動到炎熱的室外,或從室外進入寒冷的冷氣房時,血管會承受極大的壓力。

血管驟縮擴張

從涼爽環境走到炎熱室外,血管會急劇擴張以散熱。相反,從炎熱環境進入冷氣房,血管則會急遽收縮。這種血管的急速收縮與擴張,會對心臟和大腦的血管造成巨大壓力,進而引發問題。

心血管危機

這種情況可能導致血壓急劇波動,增加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伊藤醫生特別強調,這不僅僅是老年人的專屬問題,所有年齡層的人都需要提高警覺。

專家建議如何預防「夏季熱休克」?

為應對這個潛在的健康威脅,伊藤博道醫師提出了幾項實用的建議:

控制溫差在10度以內: 這是預防熱休克最關鍵的一點。他建議確保冷氣房與室外的溫差控制在攝氏10度以內。

兩階段降溫法: 為了讓身體逐步適應溫度變化,他建議先將冷氣調到較高的溫度,在15至20分鐘後,再分兩階段將溫度逐步降低攝氏2到3度,而非一步到位調到極低。

補充水分和維生素: 除了調節冷氣溫度,他也建議多補充水分,並攝取維生素C,這有助於維持血管彈性,防止血壓大幅波動。

此外,護理師建議,若需要頻繁往返於室內外,應隨時補充水分,甚至可使用冰敷袋來為頭部降溫,幫助身體更好地適應溫差變化。

資料來源︰TVBS新聞


專家建議:炎夏補水四大替代品

面對極端炎熱的天氣,正確補充水分至關重要。以下是專家建議的四大替代飲品,幫助旅客在夏季保持水分充足,遠離中暑威脅:

1:飲用水與檸檬水

世界衛生組織(WHO)強調,清潔的飲用水是維持水合作用最有效的方法。香港衞生署也建議市民在炎熱天氣下多喝水。

2:電解質飲品(運動飲料、椰子水、口服補水液)

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指出,在劇烈運動或長時間高溫曝露下,大量出汗會流失電解質,此時應考慮飲用含有電解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運動飲料。

3:無咖啡因茶飲

此外,多位註冊營養師推薦無糖麥茶、洛神花茶或白茶等。這些茶飲不含咖啡因或含量極低,能有效補充水分,同時具有清熱解暑的作用。

4:牛奶與豆漿

英國羅浮堡大學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發表的研究顯示,牛奶(特別是脫脂奶)的補水效果甚至優於白開水,因其成分有助於水分在體內停留更長時間。

 

 


即睇更多健康資訊

更多健康資訊

熱休克是指因室內外溫差過大,血管急劇收縮與擴張,導致血壓劇烈波動,增加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夏季因冷氣房與室外溫差大,更容易發生。

控制室內外溫差在10度以內,分階段降低冷氣溫度,多喝水,補充維生素C,有助於維持血管彈性,防止血壓大幅波動。

【招募毛孩】請您食 Whiskers N Paws「寵物零食套裝」!


↓【限時搶⚡】卡樂B香烤魷魚味波浪薯片↓

↓獨特魷魚味半融粒粒|咸鮮味逼人↓

↓獨特魷魚味半融粒粒|咸鮮味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