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拖鞋是生活必需品,尤其標榜舒適、便宜的塑膠拖鞋更是隨處可見。然而,消費者在追求低廉價格的同時,可能會將自己暴露於嚴重的健康風險之中。有內地機構抽查市面上的膠拖鞋,結果顯示,市面上的平價塑膠拖鞋存在驚人的安全隱患,其中「越平越毒」的現象尤為明顯,而電商平台更是成為了不合格產品的重災區。
內地膠拖鞋抽查揭驚人結果 19款樣本超標 最高超標507倍
根據《一線搜查》中引述的調查報告,有內地機構於2024年11月至2025年5月期間,從電商平台、批發市場及實體零售店採購了50款PVC材質的兒童拖鞋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在50款樣本中,竟有19款的鄰苯二甲酸酯含量超出國家強制性標準GB 30585-2014《兒童鞋安全技術規範》的要求,不合格率高達38%。
超標情況極為嚴重,超標倍數介乎17倍至507倍之間。鄰苯二甲酸酯俗稱塑化劑,被廣泛用於增加塑膠產品的柔軟度和彈性。
價格與毒性成反比:越便宜風險越高
調查數據進一步分析了價格與安全性的關係,結果顯示出明顯的「越平越毒」趨勢:
攝製隊訪問本港有售膠鞋及拖鞋的攤販,攤販坦言,對於這類便宜的日用品,顧客選購時亦不太講究品質,通常預期使用一年左右便會丟棄。
專家解構:PVC物料多加塑化劑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食品及健康科學系講師吳詩穎解釋,拖鞋主要由聚合物組成,常見物料包括PVC(聚氯乙烯)、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PVC本身質感較硬且易脆,生產商為了使其變得柔軟和有彈性,必須在生產過程中大量加入塑化劑,例如鄰苯二甲酸酯。
相比之下,EVA物料本身已具備柔軟、輕身和透氣的特性,生產過程中無需添加塑化劑,因此是相對安全的選擇。還有一種成分熱塑性橡膠,它除了耐磨之外,彈性也非常好。
吳詩穎續指,鄰苯二甲酸酯 (Phthalates)是一類有機化學物,主要屬於增塑劑,或稱為塑化劑。它通常添加在一些比較硬的塑料裏,令後續的產品有更高的彈性和柔軟度。它被用於製作醫療器材、電線、電纜,鞋類或玩具等。
不過市民無需妖魔化塑化劑,吳詩穎補充,「如果那種成分使用的用量,是在法規使用的限制用量之下,對於我們人體造成的影響,不會有太大風險。」
健康威脅:皮膚直接吸收可致敏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譚子雋醫生表示,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更常經由食物進入人體,「特別是油脂食物。若跟含塑化劑的容器接觸和加熱後,這攝取方式的劑量通常被吸入的高。長期攝取可能會影響肝、腎,及影響生殖功能,甚至干擾免疫系統。兒童亦可能出現成長發育和神經行為問題。」
二類人士特別容易吸收鄰苯二甲酸酯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指出,皮膚接觸塑化劑等化學物質,有機會引發敏感反應,症狀包括紅疹、痕癢,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水泡。陳醫生特別提醒,有兩類人士的風險更高:一是皮膚本身有敏感傾向的人;二是皮膚有破損或患有濕疹的人士。他解釋:「皮膚本身是一個保護膜,若皮膚有潰瘍或傷口,(化學物質)吸收到身體的份量會更加厲害。」
為減低風險,專家建議消費者在穿著塑膠拖鞋時,應盡量穿上襪子。襪子能有效阻隔皮膚與鞋面直接接觸,從而大幅減少塑化劑的經皮吸收。
來源:一線搜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