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風?低壓區「可能發展為熱帶氣旋」天文台調整預測料強度存變數

文: 溫藹紅
7小時前

打風|颱風|熱帶氣旋|香港天文台發布專欄文章,指現時位於菲律賓以東的廣闊低壓區,會在本週中期進入南海中部,而其會否發展為熱帶氣旋仍存在變數,該低壓系統隨後較大機會移向海南島及其鄰近海域。此外,澳門地球物理氣象局亦指出,不排除增強為熱帶氣旋,其強發展或與颱風劍魚相似。

天文台料低壓區可能發展為熱帶氣旋 路徑預測存分歧 

香港天文台發布《天氣隨筆》指出,「劍魚」是今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增強速度最快,以及強度最高的熱帶氣旋。截至8月25日,今年一共發出了7次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平了1946年以來1至8月的最高紀錄,與1971年及1980年並列。

天文台表示,該熱帶氣旋在8月23日(上周六)早上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劍魚」。在副熱帶高壓脊南側的氣流引導下,劍魚穩定向西移動,移向海南島以南海域。由於南海的熱帶氣旋潛熱較高,加上配合良好的高空輻散及偏弱的垂直風切變,劍魚在週末期間迅速增強,由熱帶風暴迅速增強為強颱風(圖一及二),其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在24小時內,由每小時85公里顯著上升至每小時155公里,增幅達時速70公里;當晚劍魚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更進一步上升至每小時165公里,是今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增強速度最快,以及強度最高的熱帶氣旋。

低壓系統較大機會移向海南島及其鄰近海域

儘管劍魚已經遠離本港,但菲律賓以東再有廣闊低壓區發展(圖三)。天文台周一(25日)預料該低壓區會在本週中期進入南海中部,但其會否發展為熱帶氣旋仍存在變數,惟最新(26日)再調整說法至「隨後可能發展為熱帶氣旋,並移向海南島及其以南海域,但其強度存在變數」。

現時各個電腦預報模式仍對其發展存在分歧(圖四),人工智能模式預測其強度較高,移動速度亦較快;而傳統電腦模式則預料其發展及移速較慢。預料該低壓系統較大機會移向海南島及其鄰近海域。受其與中國東南部的高壓脊共同影響,本週後期南海北部及華南沿岸風勢頗大,但由於該潛在的熱帶氣旋會與本港保持一定距離,根據現時評估,本港普遍吹烈風的機會較低。

潛在熱帶氣旋的結構較為鬆散 屆時料有驟雨及狂風雷暴

由於該潛在熱帶氣旋的結構較為鬆散,即使與本港距離較遠,其相關的雨帶亦有可能在本週後期影響南海北部及華南沿岸。預料屆時該區有驟雨及狂風雷暴,海有湧浪,但出現較大雨勢的時間和地點仍有不確定性(圖五)。此外,劍魚的例子提醒我們,即使熱帶氣旋仍在數百公里之遙,我們仍要留意它可能引致湧浪,市民應遠離岸邊及停止水上活動,而如須在海邊作業,更務必格外小心。

澳門氣象局:有機會發展成熱帶氣旋 情況與「劍魚」進入南海初期相似

至於澳門地球物理氣象局今日(26日)亦發布最新資訊,指現時位於菲律賓以東的低壓區,結構仍較為鬆散,未來一兩日將移入南海,並逐漸發展,週末期間大致趨向海南島一帶。按照現時預測,預料低壓區進入南海後會逐漸發展,有機會發展成熱帶氣旋,情況與「劍魚」進入南海初期的情況相似。但是,現時各數值及人工智能(AI)模式普遍預期該低壓區強度發展較慢,或許未能如「劍魚」一般能發展成較強的熱帶氣旋。目前移動及發展仍有較大不確定性,大家可以密切留意天氣消息。

資料及圖片來源:香港天文台、澳門地球物理氣象局


天文台全年天氣預測 今年料5至8個熱帶氣旋

天文台預測今年進入香港500公里範圍內的熱帶氣旋將有5至8個,酷熱日子或會破紀錄,風季約介乎6月至10月之間。


 

【免費送飛】請您去全港首個國際熱氣球節!

↓ 登記送您黃昏門票2張 (價值$1,760)! ↓

↓ 登記送您黃昏門票2張 (價值$1,760)! ↓

【招募毛孩】請您食 Whiskers N Paws「寵物零食套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