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公屋終於獲得編配固然叫人高興,但搬屋始終會影響一家人生活,總要顧及不同家庭成員感受。一名港媽輪候公屋多時終獲編配,是為葵盛西邨一個低層單位。事主指單位有近400呎,但就由於樓齡舊加上地區偏僻而猶疑應否接受,帶家人實地視察後更因兩名小朋友的抗拒態度而乾脆拒絕單位編配。
公屋揀樓
公屋編配︱公屋首派葵盛西邨
一名輪候公屋多時的港媽在Facebook群組「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FB版)」發文指,以4人家庭輪候擴展市區公屋,終於獲得首派,地點為葵盛西邨一個低層單位。
單位近400呎但小孩需跨區上學
事主雖然認為該屋邨樓齡較舊,加上地區偏僻,小朋友需要跨區至長沙灣上學,但由於單位空間充足,面積約386呎,因此猶疑應否接受,並上網詢問網民。
網民︰葵盛西邨樓齡舊
網民對葵盛西邨的評價兩極,有人認為屋邨舊、屋邨設施老舊、住戶年齡層偏高,且交通便利性不佳。但亦有人認為,事主獲派的葵盛西邨第6座的空氣和環境寧靜,舊式公屋的實用間隔,比許多新建公屋更佳,建議事主親自前往考察後再作決定。
公屋編配︱早晚實地視察
在聽取網民建議後,港媽帶著家人到單位實地視察,並分別在早上及晚間時分到場2次。
- 早上實地視察︰事主表示屋邨周邊環境整潔,感覺不俗,遠眺大廈外觀也尚算理想
- 晚上實地視察︰事主表示入夜後,屋邨的氣氛讓她感到「有啲啲驚」,甚至形容「上到去轉到頭都暈」
事主也上載一張拍攝於晚上時分的同邨單位相片,一個懷疑正在復修的單位,內部未見任何設備,只有雜物,且光線昏暗,氣氛確實有些陰森。
兩子現抗拒终拒絕公屋首派
但最關鍵的因素是兩名兒子對該地環境不甚滿意,甚至出現抗拒反應。「細仔未行到去第6座,已經喊到收唔到聲,大仔又係咁叫要走。」最後事主決定和老公一同視察環境,也認為這個環境「唔係好掂」。儘管租金壓力沉重,事主也想早日「畢業」,但為了家庭的長遠生活,最終還是決定放棄葵盛西邨的首派單位。
公屋睇樓注意事項
曾有網民在Facebook群組「公屋討論區 - 香港facebook群組」發文,指自己獲派2次配房。首派是樓齡逾40年的頂層單位,由於不設升降機,因此直接拒絕。
其後再等多一個月獲二派,但同樣是超過40年樓齡的單位,因此詢問大家「睇房時有什麼注意事項要留意?」帖文一出,網民紛紛提出建議︰
如何判斷公屋單位是否合適?
- 是否有漏水問題
- 去水位有沒有淤塞或異味
- 天花板是否有石屎剝落或鋼筋外露的現象
- 是否有「垃圾屋」
- 打聽了解前住戶搬離原因
- 留意同樓層是否有行為異常(俗稱「白卡」)的鄰居
- 晚上視察時樓宇內外是否安靜或存在噪音干擾(如住戶尖叫、吵鬧或有不尋常聲響)
- 留意樓齡較舊的單位設計(如是否設有預設洗衣機或冷氣機安裝位,或洗手盆設置位置)
避開「地獄樓層」免影響生活質素
睇樓除了要注意單位內部與樓宇狀況外,也要考慮家庭成員的實際需要,如子女上學、買餸、休閒玩樂等。
- 公屋交通配套︰步行至最近的港鐵站、巴士總站需時多久?上班上學的通勤時間是否可以接受?
- 公屋社區設施︰考察屋邨內外是否有足夠的社區設施,如街市、超市、診所、圖書館及公園等
與此同時,也要避免一些「地獄樓層」,最常見的有位於「垃圾房」、電梯機房或水泵房附近的單位,這類單位常伴有異味、噪音或濕氣問題,對生活品質會大打折扣。
公屋派樓拒絕後果?
根據房屋署現行的編配政策安排,一般申請者在輪候期間共有3次編配機會。但每當拒絕一個單位後,分別會有以下不同影響︰
首次拒絕 | 當拒絕第一次編配的單位,你的公屋申請檔案將會被重新排隊,繼續輪候下一次編配 | 首次拒絕並不會對你的公屋輪候時間有太大影響,但你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獲得第二次編配機會 | ||
第2次拒絕 | 如果再次拒絕第二次編配的單位,你的公屋輪候申請將會被房屋署暫時凍結(即是停止輪候1年) | 這一年內將不會獲得任何新的單位編配,但一年凍結期滿後,你的申請會被重新啟動,繼續輪候下一次編配 | ||
第3次拒絕 | 當拒絕第三次編配的單位,你的公屋申請將會被永久終止 | 如果日後想再次申請,必須重新遞交申請,並從頭開始輪候,而之前的輪候時間將不作計算 |
拒絕公屋編配理由
如果申請者選擇拒絕獲編配的公屋單位,只需在指定的回覆限期前通知房屋署不接受該單位即可。拒絕理由可以是單位大小、地區、樓層,或任何個人原因不滿意,但都無需向房屋署說明。
另外網民在Facebook群組「公屋討論區-香港facebook群組」分享個人經驗,教路「直接打電話拒絕即可」。但如果覺得有「合理理由」拒絕,可不當作拒絕配屋建議。
- 備有由相關機構(例如醫院管理局)發出的支持文件,內容清楚說明申請者基於健康理由,不能接受所編配的公屋單位;
- 備有由社會福利署/相關機構發出的支持文件,內容清楚說明申請者基於社會因素,不能接受所編配的公屋單位(如果申請者備有值得考慮的社會因素而須轉介給有關部門跟進或提供相關協助,須向房屋署提出書面要求及授權,以便房屋署考慮是否協助將個案作出轉介);
- 備有文件,足以證明因離港或住院治療等,而不能如期簽署租約
公屋申請替代方法
如果在公屋編配中選擇拒絕,或在第3次編配後被取消申請,雖然將失去獲得公屋資格,但並不意味著就此與政府資助房屋無緣。除了私人租賃市場,政府也提供了多種資助房屋計劃,讓符合資格的市民有機會上車或改善居住環境,包括「綠置居」、「過渡性房屋」、「長者安居樂住屋計劃」等。
1. 資助置業︰居屋及綠置居
為有一定經濟能力,但無法負擔私樓的人士提供的購房選擇。
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 | 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 |
可供綠表(公屋住戶/輪候者)和白表(非公屋住戶,但需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人士申請,單位價格與市價脫鉤且設有轉售限制 | 價格比居屋更低,僅限綠表人士申請購買 |
【了解更多】
2. 短期/臨時房屋︰過渡性房屋
為急需改善惡劣居住環境,但仍在輪候公屋的人士提供的短期租賃選擇。
租期 | 租期通常約2年,在公屋上樓前提供租金可負擔的臨時居所 | |
申請條件 | 須已輪候公屋達3年或以上,或現居於不適切住房(如劏房),且入息資產限額參考公屋標準 |
【了解更多】
3. 長者專屬房屋
為有經濟能力,並希望在晚年獲得舒適、配備支援服務的居所的長者而設。計劃採用「租住權」形式,通常需要一次性繳付租住權費。
申請資格︰
- 申請人及聯名申請人必須在遞交申請當日年滿60歲;
- 申請人須有自理能力;
- 申請人必須符合房協訂定的經濟能力(資產)限額要求
【了解更多】
註︰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專業人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