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關節軟骨在每日的活動中漸漸磨損,過了30歲後就很容易出現關節問題,當中尤以膝關節為甚。日本外科醫生巽一郎教授了3種簡單有效的方法,可促使受損的膝關節軟骨再生機會。如果你面對這種問題,就要看看內文的技巧了!
60歲患膝關節炎 醫生教3招良方
日本外科醫生巽一郎在日媒《介護ポストセブン》指,膝關節炎是一種在60歲以上族群中發病率顯著攀升的常見疾病,尤其是70歲以上的女性中約有7成患有此症,成為導致老年人膝部疼痛和行走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各位可能認為受損的膝關節軟骨將無法再生,然而巽醫生表示哪怕軟骨只剩下少量,也能再生修復,為此他建議3種方法防止磨損,能促進軟骨再生的方法,當中包括「甩腳」、掌握正確步行姿勢,和仗用拐杖等。
第一招:起床黃金40秒「甩腳運動」
第二招:醫生教正確步行姿勢
第三招:善用拐杖分擔壓力
約9成港人有膝關節問題!
上年有香港機構進行了一項針對30歲以上人士關節健康的調查,有2,518名港人接受調查,得出了居然約9成受訪者有關節問題,包含膝、肩頸、手指,和腰等。當中膝關節有問題的人士佔最多,有68%!可見膝關節炎雖好發在60歲以上族群中,但在此之前各位已有機會面對膝關節問題!
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成因/症狀
既然知道哪是年僅30都有可能面對膝關節問題,那我們就更該知道其惡化後會出現的症狀,加強我們對膝關節的保養工作了。而據衛生署資料得知,我們最常見的關節炎為退化性關節焱和類風濕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通常由於長年累月的關節勞損、老化、不正確的姿勢或身體過重所引起,可用冷敷、藥物等減輕症狀,亦有預防方法。
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發炎性疾病,是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自身關節滑膜所致。雖沒有預防方法,但仍有減少炎症的方法。
資料來源:PORI、醫管局、衞生署、《介護ポストセブ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