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不少人為求方便或平價,選擇在市面及網上平台購買來歷不明的「水貨」隱形眼鏡,卻忽視背後潛藏的高風險。眼科醫生及視光師警告,來歷不明或不合規格的隱形眼鏡,可能令角膜缺氧、磨損,甚至引發細菌或阿米巴感染,嚴重可致視力永久受損。專家提醒市民慎選鏡片來源、留意包裝標籤,同時也促請政府盡快加強立法監管,以免「錯戴一次、後悔一世」。
市面充斥大量「水貨」隱形眼鏡
根據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資料顯示,現時全球估計有約8,000萬人佩戴隱形眼鏡,當中香港約佔47萬。
近年多項調查發現,香港市面及網上平台充斥來歷不明的「水貨」隱形眼鏡,部分零售店甚至由未經專業培訓的人士公開售賣裝飾性(彩色)隱形眼鏡,或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風險,情況令人擔憂。
隱形眼鏡2大潛在風險!眼科醫生:或直接影響視力
HOY TV節目《一線搜查》最新一集中,請來了眼科專科醫生湯文傑講解佩戴隱形眼鏡的潛在風險。他指出,佩戴隱形眼鏡潛在風險極高,若角膜長期缺氧導致血管增生,或會直接影響視力。同時,隱形眼鏡的尺寸若與眼睛角膜弧度不相稱,可能會磨損角膜,更有機會受到細菌感染或阿米巴變形蟲感染,導致視力缺失。
2個戴隱形眼鏡常見潛在風險
1.角膜血管增生
2.隱形眼鏡尺寸不合適
視光師教1招分出行貨與水貨
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會長葉笑麗指出,正規「行貨」隱形眼鏡必須在衛生署註冊為醫療器械,包裝上會列有「HKMD」的註冊號碼,市民可透過註冊號碼於衛生署網站核查該貨品的資訊,而且代理商須提供售後跟進服務,一旦出事有跡可循,從而提供保障。
相反,「水貨」運輸過程及儲存環境欠缺規管,鏡片可能長時間未完全浸泡在保存液,又或溫度、濕度控制不當,影響鏡片材質,存在一定安全風險。葉笑麗提醒,若購買時遇到以下兩種情況,便要提高警覺:
1.包裝盒標籤有損毀
2.包裝盒條碼受損
隱形眼鏡絕非普通商品?視光師:外國早已立法規管
現時歐美多國已對隱形眼鏡實施強制註冊制度,但香港仍採取自願註冊,亦未有法例規定入口商或零售商必須向衛生署登記。葉笑麗指出,隱形眼鏡會直接接觸眼球,即使只錯誤佩戴一次,也可能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因此應視為高風險醫療器械。她建議政府加強監管,「不管是入口商、批發商或分銷商都應該在衛生署註冊,應該要有處方要求,才可以保障市民健康。」
資料及圖片來源:一線搜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