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篩查計劃|衞生署的大腸癌篩查計劃自2016年起開始推行,資助50至75歲及沒有症狀的香港居民在私營界別接受篩查服務,預防大腸癌。如需接受大腸鏡檢查基本服務或需切除瘜肉最高可獲定額資助8500元。編輯整合計劃詳情,包括合資格對象、參加方法及流程以及津貼金額及額外費用等資訊。
2024大腸癌篩查計劃
大腸癌篩查計劃|計劃簡介
政府「大腸癌篩查計劃」自2016年起開始推行,資助50至75歲及沒有症狀的香港居民在私營界別接受篩查服務,預防大腸癌。截至2024年12月1日,累計已有約50.7萬名合資格人士參與計劃。早前衞生署宣布,1949至1975年出生的香港居民,由2025年1月1日起,符合資格參加大腸癌篩查計劃。政府會資助合資格人士每兩年在私營機構接受篩查,預防大腸癌。
大腸癌篩查計劃資助對象
- 年滿50至75歲
- 持香港身份證或豁免登記證明書
- 已加入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
- 沒有大腸癌症狀、有高風險因素或指定期限內曾進行大腸癌篩查或檢查的人士
大腸癌篩查計劃|不適合/不需要參與人士
不適宜參加計劃人士:
- 有大腸癌症狀
- 曾患大腸癌
- 有患上大腸長期發炎的病歷,例如潰瘍性結腸炎
- 證實患有遺傳性的腸病,或有直系親屬患有此病
- 有大腸瘜肉的病歷
- 經醫生確認不適宜進行大腸鏡檢查
不需要參加計劃人士:
- 過去十年內曾接受大腸鏡檢查,並且結果正常
- 過去五年內曾接受乙狀結腸鏡檢查,並且結果正常
- 過去兩年內曾接受大便隱血測試,並且結果正常
大腸癌篩查計劃申請方法
參加計劃的人士應先登記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再瀏覽網頁>>基層醫療醫生名單<<於辦公時間致電3565 6288,獲取醫生名單及聯絡資料。其後合資格人士可約見已參與計劃的基層醫療醫生,並由該醫生安排大便免疫化學測試。基層醫療醫生會發給參加者一份資料包,裡面包括兩支採便管、兩個小膠袋、一張採便指引、一個大膠袋,連同化驗表格以及一本參加者手冊。
如大便免疫化學測試結果呈陽性,參加者會獲轉介到已參與計劃的大腸鏡醫生接受政府資助的大腸鏡檢查。如結果呈陰性,則建議參加者兩年後再接受篩查。
大腸癌篩查計劃津貼金額
下列項目由政府全數資助:
- 處理參加計劃的登記程序
- 大便隱血測試化驗
- 接觸或聯絡基層醫療醫生,以獲得有關採便的建議,或在有需要時補發兩支採便管
- 接觸或聯絡基層醫療醫生,以獲知有關大便隱血測試的陰性結果
政府就每次診症提供的資助金額為$280,惟診症階段或會有額外費用,基層醫療醫生在扣除政府資助診症金額後會向參與計劃人士收取。此金額同樣適用於第一次診症獲發參加者資料包和第二次診症(假若測試結果呈陽性)聽取醫生講解及轉介。政府亦會就第二次診症提供資助,該診症通常由第一次診症的同一位醫生負責。第二次診症的額外費用與第一次診症的額外費用相同。
在計劃下,大便免疫化學測試陽性參加者接受大腸鏡檢查基本服務時,如需切除瘜肉,會獲定額資助8,500元;若無需切除瘜肉,會獲定額資助7,800元。 大腸鏡醫生在提供大腸鏡檢查基本服務時,可向參加者收取不多於1,000元的額外費用。
大腸癌篩查計劃篩查程序
計劃採用大便免疫化學測試,檢測大便是否帶有肉眼察覺不到的微量血液。參與計劃人士只需利用採便管在家中採便。把樣本交回樣本收集點後,樣本會被轉送到化驗室進行化驗。交回樣本時,參加者需確保每支採便管已清楚寫上姓名和採便日期、已把採便管分別放進藍色小膠袋,各自密封,採便管和化驗表格亦應分別放於大膠袋的不同間隔,並已密封。
樣本收集箱的放置地點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 上午9:00至下午1:00 及 下午2:00至下午5:15(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參加者應事先與醫生商量通知測試結果的安排。
大腸癌篩查計劃診所及醫生名單
市民可在計劃網站中,使用「尋找基層醫療醫生」功能,搜索自己附近的醫生,方便應診及接受檢查。
>>基層醫療醫生名單<<(PDF檔共50頁、更新日期︰2024年7月31日)
基層醫療醫生名單提供地區(全港18區)、醫生名稱、診所名稱、診所地址+電話、額外費用、是/否提供「醫健通」登記服務資料。
相關文章:
延伸閱讀:
現時有超過1 030名基層醫療醫生參與計劃,診症地點約1 930個,市民可在「基層醫療醫生名單」搜索診所及醫生名單。
每次由基層醫療醫生診症獲政府資助280元,包括大便免疫化學測試結果呈陽性後的第二次診症。如需切除瘜肉,會獲定額資助8,500元;若無需切除瘜肉,會獲定額資助7,800元。>>詳情<<
大腸癌篩查計劃由政府大幅度資助,現時約97%的診症地點不需收取額外費用。>>按此查看政府資助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