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頭生痱滋︱生痱滋是一種常見的復發性口瘡,基本上7至14天內便會痊癒,不少人亦對此不會太留神。但經常生痱滋,有可能是癌症先兆!英國一名空姐經常生痱滋但久未痊癒,隨後求診時被診斷為患上口腔癌,更須切除一半舌頭保命,情況不容忽視。
英國空姐常生痱滋變口腔癌
綜合《紐約郵報》等外媒報道,英國一名27歲空姐Charlotte Webster-Salter發現口腔經常潰瘍、生痱滋而且久未痊癒。初時以為只是因為工作繁忙,而且自己沒有吸煙習慣,又經常健身,以為生痱滋只是小事而未有重視。
她向媒體描述自己口腔中的痱滋,指它們開始變白,而且周圍呈紅色。「看起來發炎得很厲害,而且從來沒有完全消失過,並經常突然感到刺痛。」由於生痱滋持續時間長,而且反覆發生在同一位置,對日常生活造成不便,Charlotte最終決心檢查。
經牙醫檢查後,牙醫表示,生痱滋應是睡覺磨牙時割傷所致,建議進行先剝除智齒,再佩戴牙套矯正牙齒。Charlotte聽從牙醫指示照做,但生痱滋問題仍未獲改善,並繼續惡化,於是她決定向其他醫生求助。
第二次求診,醫生為她的口腔作採樣化驗,結果證實患上口腔癌。但慶幸的是,經檢查後醫生發現Charlotte的口腔癌細胞未有擴散,但仍須切除一半舌頭以杜絕癌細胞,並會用腿部肌肉重建舌頭。
經過約10小時的手術,Charlotte喉嚨位置亦嚴重腫脹至影響呼吸,必須置入氣切管來幫助呼吸,同時Charlotte亦須重新學習說話與進食。
口腔癌病變3種情況
家醫科醫師王健宇亦曾在台灣節目《健康2.0》中教大家分辨普通生痱滋和口腔癌的症狀。王健宇表示,如果口腔內發現出現白斑、紅斑及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就代表是口腔癌的先兆。
口腔白斑 | 口腔紅斑 | 口腔黏膜下纖維化 |
經常發生在舌頭或頰黏膜厚且不均勻的白斑,需要小心評估 | 口腔黏膜上呈現的紅色斑塊,沒有白斑那麼常見 如合併有組織退變的現象,癌化機率相當高 | 口腔黏膜下組織層呈現疤痕慢性增加現象,纖維組織增加造成張口受限,口腔黏膜活性減低進食時易受食物刺激並產生潰瘍 與咀嚼檳榔有密切關係 嚴重時無法把嘴巴張大,甚至影響到進食功能 |
痱滋一般7至14天內痊癒
根據衛生署資料,痱滋是出現在口腔軟組織上的潰瘍。這些軟組織包括面頰、口唇和喉嚨的黏膜及舌面。
生痱滋成因還不確定,有可能是因為口部創傷、精神壓力、內分泌失調(例如荷爾蒙分泌不平衡)、身體免疫系統失調、腸胃失調、維他命B12、葉酸、鐵質不足,或配戴不合適的假牙而誘發生痱滋。
不過生痱滋是不會傳染的,而且一般會在7至14天內痊癒。但如果生痱滋情況持續3個星期以上,或經常生痱滋,則建議約見醫生進行身體檢查,以確定是否需要接受其他治療。
痱滋常復發免疫力有問題
王健宇亦指出,如果生痱滋久未痊癒,或是經常痊癒但又經常復發,除了是口腔癌的先兆外,亦有可能是自身免疫力出現問題。
復發性口腔潰瘍 | 貝賽特氏症 | 疱疹性咽峽炎 |
一年四季都會發生,是一種體質性病症,當中可能隱藏某種慢性疾病 | 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症狀初期從口、眼病變,導致失明或致命危險 | 由腸病毒所引起口腔後部會出現潰瘍,在夏季和初秋最為常見 |
中醫教製口瘡滅火茶 滋陰清熱兼生津
為免痱滋痛楚加劇,衛生署建議刷牙時避免碰觸患處、避免進食粗硬、太熱或辛辣的食物,以及在患處塗抹由醫生或牙科醫生處方的藥膏以紓緩痛楚。
另外,台灣中醫師鄒瑋倫也在《健康2.0》中教大家煮一個「口瘡滅火茶」,能幫助我們保養口腔。
她表示,此茶飲能強壯脾胃、滋陰、清熱和生津,適合生痱滋會自然痊癒,但每當壓力大、情緒焦慮、睡不好,或每次月經來前便會復作生痱滋的人士飲用。
材料︰生地黃 5克、炙甘草 5克、菊花 5朵、麥門冬 5克、金銀花 5克
製法︰把所有材料加水沖泡,浸泡2至4分鐘(濃度適個人情況而定)即可。
註︰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各人體質不同,如有疑問建議諮詢醫師意見!
相關文章︰
資料來源︰《紐約郵報》、台灣節目《健康2.0》、衛生署、華人癌症資訊網、香港罕見疾病聯盟
生痱滋一般會在7至14天內痊癒。但如果生痱滋情況持續3個星期以上,或經常生痱滋,則建議約見醫生進行身體檢查,以確定是否需要接受其他治療。
生痱滋可能是缺少維他命B12、葉酸、鐵質不足而誘發生痱滋,同時亦有可能是因為口部創傷、精神壓力、內分泌失調(例如荷爾蒙分泌不平衡)、身體免疫系統失調、腸胃失調、或配戴不合適的假牙而誘發生痱滋。
生痱滋是不會傳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