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科植物抗癌新發現!或可干擾癌細胞能量代謝

文: 馬熙婕
17小時前

日本科學家發現,薑科植物中的天然成分「對甲氧基桂皮酸乙酯」(EPMC),能有效干擾癌細胞脂質代謝,為癌症治療帶來新希望。研究顯示,EPMC並非直接抑制瓦伯格效應,而是鎖定癌細胞脂肪酸新生合成路徑,阻斷癌細胞增生所需的物資供應鏈。

癌細胞的生存之道:瓦伯格效應

癌症的棘手之處,在於癌細胞能夠靈活調整能量代謝途徑,以適應不同的環境。 早在1920年代,科學家奧托·瓦伯格發現,即使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癌細胞仍然傾向於使用效率較低的醣解作用,將葡萄糖轉化為乳酸,這種現象被稱為「瓦伯格效應」。

雖然瓦伯格效應的能量產生效率不如有氧呼吸,但它能讓癌細胞快速累積合成細胞構件的原料,例如脂質、核苷酸和蛋白質等,從而促進腫瘤的快速增生和擴散。 因此,針對代謝途徑的抑制劑被視為具有潛力的抗癌治療標的。

薑科植物的天然力量

研究團隊將焦點放在東南亞傳統藥用植物沙薑,並從中分離出主要成分EPMC。 過去的實驗已經觀察到EPMC能夠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但其作用機制尚未明確。 這次的研究旨在深入分析EPMC對癌細胞代謝路徑的影響。

EPMC:脂肪代謝的干擾者

研究結果顯示,EPMC並非直接抑制瓦伯格效應,而是針對癌細胞重要的「建材生產線」——脂肪酸新生合成路徑。 癌細胞為了快速增生,需要大量脂質作為細胞膜的原料。 當脂肪酸合成路徑受到抑制時,就等於切斷了癌細胞增生所需的物資供應鏈。

此外,EPMC還會干擾脂質代謝,導致能量分子ATP產量下降。 能量短缺迫使癌細胞更加依賴醣解作用來獲取能量。 雖然短期內此應變能力尚可維持癌細胞的生長,但長期來看,癌細胞的惡性生長將受到限制。

天然成分的優勢

領導研究的醫生指出,這次的發現不僅加深了學界對瓦伯格效應的理解,也揭示了脂質合成可能是癌細胞的弱點之一。 脂肪酸新生合成已成為癌症代謝學的熱門領域,因為大多數正常細胞主要依靠飲食攝取脂質,而癌細胞卻高度發展出自行合成的能力。 抑制這些酵素有望「餓死」癌細胞,且對正常細胞的影響較小。

與化學合成藥物不同,植物天然成分結構多樣、生物相容性更好,且副作用通常較低。 EPMC這類源自食物的天然分子,未來有望成為癌症輔助療法,有機會與化療、標靶或免疫治療聯合使用,造福癌症病患。


↓【限時搶⚡】送您Sweety Eyes by cl mall日本PIA日拋彩妝隱形眼鏡↓

↓甜美可愛系、自然亮眼系、明星款|獨家9折優惠↓

↓甜美可愛系、自然亮眼系、明星款|獨家9折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