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5︱增700個新建資助安老宿位 赴粵養老每月可獲$5000資助!

文: 陸秋燕
3小時前

施政報告醫療︱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在醫療領域共涵蓋7大方面,包括深化公營醫療服務改革、加強基層醫療服務、推動中醫藥發展等。今年施政報告更聚焦長者及復康者支援、精神健康等社會關切議題,並透過吸引頂尖藥企來港,強化香港作為國際醫療樞紐的地位。

施政報告醫療重點︱1. 長者醫療

政府將繼續貫徹「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方針,並推出以下11項措施,當中包括增加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加強院舍照顧服務,以及優化大灣區養老安排︰

 

  • 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由4,000張增至16,000張
  • 新增3個長者鄰舍中心,預計每年可服務約3,000名長者
  • 增加約700個新建資助安老宿位
  • 新增1,000張「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使總數達到7,000張
  • 資助選擇赴粵養老的綜援長者,每人每月可獲5,000元資助(名額1,000個,料2025年年底前推出試行)
  • 廣東及福建省養老長者可選擇將「可攜現金援助」直接匯入其內地銀行賬戶,方便在內地生活
  • 2025年10月起,參與「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的內地安老院由15家增至24家,覆蓋城市由6個增至8個
  • 2025年底前推出為期2年試行安排,分擔參與廣東院舍計劃的長者在內地的部分醫療開支
  • 優化「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為出院的有需要長者提供社會福利服務支援
  • 資助院舍保健員修讀專業文憑,培育護理保健師
  • 以試行方式出租新建福利設施,提供更彈性的日間護理服務

設立「社會高齡化對策工作組」

為應對社會高齡化挑戰,政府更會設立「社會高齡化對策工作組」,由政務司副司長帶領各政策局制訂對策,除了涵蓋安老、醫療、房屋、文化康樂、樂齡科技等,亦會考慮推動銀髮經濟進一步發展,並會諮詢安老事務委員會,2026年提交報告。


施政報告醫療重點︱2. 公營醫療服務

為應對人口高齡化及醫療資源壓力,政府亦正深化醫療體系改革,致力提升公營醫療服務的可持續性、效率及質素,同時加強大灣區協作,當中包括︰

 

  • 成立專責小組,並升級電子系統,以簡化醫療費用減免申請流程
  • 減少外科專科穩定新症輪候時間10%(約10個星期)
  • 逐步建設中風中心及「心血管疾病綜合醫療中心」,提升治療成效
  • 全面升級「退化性膝關節管理計劃」,著重早期預防
  • 提升整體眼科服務,包括增設日間白內障手術中心
  • 將醫院認證計劃擴展至公立醫院,同時協助國家醫院認證標準走向國際
  • 檢討非資助服務收費,為有負擔能力的市民提供更多選擇

立法打擊無牌執業

為加強對醫療服務的專業規管,政府預計於2026年上半年諮詢立法會,實施《私營醫療機構條例》,禁止未經許可的處所使用特定名稱或描述,並加強對無牌人士的執法,以保障市民健康。


施政報告醫療重點︱3. 基層醫療服務

與此同時,政府也會進一步提升社區醫療及預防,包括:

 

  • 擴展家庭醫學門診的預防篩查和護理服務,並將夜間及假日延長服務常規化
  • 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平台」,以試點形式推行乙型肝炎篩查
  • 推動社區藥物名冊和社區藥房計劃,加強慢性病管理
  • 分階段將長者健康中心服務整合至地區康健網絡,並擴充3間地區康健站的服務
  • 透過地區康健中心和非政府機構,加強社區內的口腔健康教育、衞生指導和風險評估等服務
  • 賦權基層醫療署制訂全港統一的服務標準,建立跨專業的醫療服務網絡(2026年年內將提交法案)

加強癌症預防

政府將擴大「人類乳頭瘤病毒(HPV)自行採樣檢測先導計劃」,把服務從衞生署母嬰健康院延伸至地區康健網絡。此外,也會委託本地大學利用AI技術,協助進行肺癌篩查,以提升診斷準確性。同時增加基因及相關檢測服務,透過精準治療來提高療效,減少副作用。


施政報告醫療重點︱4. 中醫藥發展

2025年12月起,香港中醫醫院及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永久大樓將分階段投入服務,以大推動香港中醫藥發展,項目包括︰

 

  • 首年將重點提供中醫專病服務,特別是針對長者常見疾病,如老年退化性疾病和中風後康復
  • 將「膝骨關節炎治療」項目擴展至所有醫院聯網
  • 啟動「紓緩治療」先導項目,為有需要患者提供中西醫結合的治療
  • 促進中醫業界透過「醫健通」共享電子健康紀錄,並逐步擴大中西醫可互通資料的範圍

施政報告醫療重點︱5. 關注精神健康

港人的精神健康問題也是關注重點之一,政府將從「識別、介入、治療」和「預防」兩大方向著手,加強以下10項措施︰

 

  • 將「三層應急機制」恆常化至中學,並擴展至小學四至六年級試行
  • 鼓勵更多高等院校將基礎精神健康課程設為必修
  • 2026年將增加6個支援中心
  • 在精神科日間醫院及外展服務中加強遙距醫療
  • 優化社署網上情緒支援平台,加強AI應用以更精準地識別高風險個案
  • 2025年年底前完成制訂「精神健康分層護理模式」,明確分工及建立完善轉介機制
  • 透過專項基金為駐校社工提供培訓,提升其處理學童精神健康問題的能力
  • 鼓勵更多學校和機構培訓員工掌握「精神健康急救」技巧
  • 推出「精神健康推廣大使培訓先導計劃」,推廣健康生活及建立支援網絡

施政報告醫療重點︱6. 支援復康者/照顧者

為協助長者、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選擇合適的輔助工具,政府將與大學合作制訂康復產品消費者指引,以電動輪椅、電動智慧病床及外骨骼機械人為試點,明確列出產品的基本技術和操作要求。

此外,政府每年亦會預留5億元經常開支,推出一系列強化照顧者支援的措施︰

  • 調動「關愛隊」主動探訪社區內缺乏支援的高風險護老者及獨居長者
  • 「關愛隊」支援長者及照顧者計劃將繼續推行3年,協助高風險家庭安裝「平安鐘」
  • 為300戶高風險家庭安裝智能意外偵測系統,並優化照顧者資訊網的AI聊天機械人功能
  • 繼續推行「與照顧者同行」計劃,並培訓前線物業管理人員,為期3年
  • 將「支援照顧者數據平台」擴展至更多部門,以助主動識別高風險照顧者,並在入院後為其被照顧者提供緊急支援

增加殘疾人士支援

政府將增加80個私營殘疾人士院舍買位計劃宿位、220個特殊幼兒中心名額、100個展能中心名額及50個嚴重智障人士宿舍名額。

而且從2026年第二季起,在專為中度及嚴重智障人士而設的宿舍,逐步提供一站式支援及照顧服務,並在附設展能中心或綜合職業康復服務中心的宿舍,增加延展照顧名額,旨在釋放約700個日間康復服務名額,為更多居於社區的殘疾人士提供日間訓練,同時減輕照顧者的沉重壓力。


施政報告醫療重點︱7. 吸引頂尖藥企來港發展

為吸引更多國際及內地頂尖藥企在香港落戶,以鞏固本港國際醫療樞紐地位,政府將實行以下策略目標︰

  • 籌備成立「國際臨床試驗學院」,培育大灣區臨床試驗人才
  • 2026年內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目標成為國際認可的權威監管機構
  • 成立「引進創新藥物及醫療器械辦公室」,主動引進符合本地病人需求且具成本效益的創新藥械
  • 透過「大灣區臨床試驗協作平台」,讓藥企可在香港與深圳同步進行試驗,提升效率
  • 加快「1+」新藥審批機制,試行優先審批醫管局推薦的創新藥物,使其更快進入市場
  • 重點發展罕見病藥物、高端腫瘤藥及先進療法製品的臨床試驗
  • 推動大灣區內臨床數據標準化,構建真實世界數據平台,加速創新藥物推向市場

 

相關文章︰

 

資料來源︰施政報告2025

政府將推出試行計劃,資助綜援長者赴粵養老,每人每月可獲5,000元資助,名額1,000個,預計2025年年底前推出。

政府將增加約700個新建資助安老宿位,以貫徹「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方針,並加強院舍照顧服務。

↓【限時搶⚡】ZENOVA漢方淨肌修護系列↓

↓淨透肌底身體噴霧、屏障修護身體乳↓

↓淨透肌底身體噴霧、屏障修護身體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