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風|香港天氣|天文台預料,本港於下周起將經歷潛在熱帶氣旋、天文大潮和強勁東北季候風「三重」夾擊,同時氣溫或驟降至20度或以下,天氣將發生明顯轉變。此外,在三大氣象共同影響下,預計由下周一(10月20日)起連續數晚漲潮時,本港沿岸水位會偏高,沿岸低窪地區的居民請預早採取適當防水浸措施!
下周罕見熱帶氣旋+天文大潮+季候風「三料夾擊」襲香港
天文台發布最新專欄文章,指從星期三早上(10月15日)的衛星圖像(圖一)上可見,覆蓋西北太平洋的高空反氣旋西伸至廣東地區,並為該區帶來普遍晴朗及酷熱的天氣。受其影響,預料未來兩三日天氣會持續晴朗及酷熱。此外,一股強烈東北季候風會在星期日(10月19日)抵達華南,天氣將會迎來轉變,預料本港星期日北風會逐漸增強,隨後兩三日風勢頗大,氣溫顯著下降(圖二)。
潛在熱帶氣旋有較大機會進入南海東北部
另一方面,衛星圖像(圖一)上亦可見遠在菲律賓以東海域之西北太平洋有對流雲團發展,預料在較弱的垂直風切變及較暖的水溫環境下,再配合高空輻散,其會於未來兩三日逐漸發展,並在週末期間靠近呂宋一帶。
根據現時評估,該潛在熱帶氣旋有較大機會進入南海東北部(圖三),並遇上抵達華南沿岸及南海北部的東北季候風。由於東北季候風較乾及較涼,預料該潛在熱帶氣旋會逐漸減弱及轉向西南方向移動,但其開始減弱及轉向西南方向移動的時間及地點存在變數。
澳門天氣公司知天Knoweather 創辦人及CEO、氣象學府英國雷丁大學氣象學博士崔傳忠,網稱「天氣J博士」指,在一股冷空氣影響下,珠江口一帶下周中期早晚最低氣溫,可能會降至約20度,「雖然這一股冷空氣遠遠未及最強,卻將為東亞地區地面秋冬季大氣環流形勢的建立奠定基礎,標誌著華南地區氣候意義上的夏季正式結束」。另外菲律賓以東的西北太平洋上,熱帶擾動96W正於有利環境中逐步發展,博士指出,預料數日內將增強為熱帶氣旋,大致移向呂宋以東海域。不過他表示,該熱帶氣旋其後走向充滿變數,目前各大「超級電腦」與 AI 模型分歧明顯。
更多打風消息及颱風分析:
本港下周氣溫或急跌至20度或更低水平
雖然在兩者的共同影響下,華南沿岸及南海北部的風勢頗大,但本港的風力則視乎屆時該潛在熱帶氣旋的強度、與本港的距離及與東北季候風共同效應的程度(圖四)。此外,隨著該潛在熱帶氣旋下週靠近,華南沿岸會有雨,但現時不同預報模式的雨量預測仍有分岐(圖五),若屆時雨勢較頻密,氣溫有可能下試20度或更低的水平。
沿岸低窪地區或面臨水浸威脅
另一方面,下週在天文大潮、東北季候風及潛在熱帶氣旋的共同影響下,預計由下星期一(10月20日)起連續數晚漲潮時本港沿岸水位會偏高,沿岸低窪地區的居民請預早採取適當防水浸措施。請市民繼續留意天文台的天氣消息。
天文台最新天氣消息:
資料及圖片來源:香港天文台、Facebook@天氣 J 博士(授權轉載)
新颱風恐下周闖香港800公里?專家分析揭1情況下或可掛「黑球」
香港天文台指出,一股強烈東北季候風會在本周日(10月19日)抵達廣東。預料一個低壓區會在未來兩三日於菲律賓以東海域逐漸發展,並在週末期間靠近呂宋一帶,隨後有較大機會進入南海東北部,但其路徑及強度存在變數。氣象學博士崔傳忠(天氣J博士)分析指數日內將增強為熱帶氣旋,若強度較低,不排除氣象機構發「黑球」。